2010-08-11 巴塞-加泰现代主义 [星期三 巴塞罗那 晴]
2010.08.11
- 巴特由之家门票18欧,参观下来只有一个字的感叹:值!
- 安东尼高迪,真天人也!
- 重游Rambla大街,看到了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小萌去伏魔,结果被魔伏。
- 看到一幅弗拉门戈舞蹈女郎的画,黑色背景下的狂舞红裙,我太爱这样的配色了。
- 午后参观巴塞Montjuic山上的皇宫,登临远眺,巴塞众山小,这样的气势才配做王宫。
- 国立加泰罗尼亚艺术博物馆我们留下了自己的作品。
- 我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那些能激发灵感的地方。
- 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主会场现在感觉好小,不过现在仍不失风韵。
- 其实奥运会场也没什么稀奇,不过周围的一片山地和植物园实在是漫步休闲的好去处。
- (小萌补充)巴塞的女人让我失望,美女还不如巴黎多,我这么一个大平脸,头上戴朵绿花居然创造了很高的回头率。
补记
- 仍没有找到哥特区的毕加索博物馆,虽然没参观但也无碍,因为巴黎也有一个。
2010-08-10 巴塞-拜访高迪 [星期二 巴塞罗纳 晴]
2010.08.10
- 巴塞罗那比想象中要小。桂尔公园(Parc Guell,又称高迪公园)在山坡上。车上多是游客和老头老太。仍然没有线路图,不知道站名,也不报站。
- 桂尔公园到处都是人,和Rambla大街一样有很多摆造型的街头艺人。一个波斯风格的肚皮舞娘非常妩媚,大奶子大屁股,我很喜欢。
- 看到了马赛克大蜥蜴和有号称“世界上最长的椅子”的天台,远眺巴塞罗那全景。我盛赞巴塞搞得不错,我很欣慰。
- 好运气用完了,去圣家族大教堂的途中坐过了站。还好大教堂雄伟异常,楼宇间可见尖顶。于是寻向所至,半个小时后才到达。
- 圣家族大教堂可算是门票最贵的工地之一,门票10欧多,队还超长。算了吧,我们也不是天主教徒,能在大门的浮雕上找到高迪的塑像就够了。我指给小萌看,并且说:“据说照这个进度五十年后就完工了,到时候咱再来估计就不要票了。”
- 圣保罗十字医院和米拉之家(Casa Milla)均走马观花。其间去Starbucks喝咖啡,小萌上厕所时间太长,被众人围观,慌忙逃跑。
- 到了巴特由之家(Casa Batillo)发现相机没电了,于是打算明天再参观。
- 前往哥特区,地图不太清楚,找了半天才发现其实已身在哥特区了。
- 沿着Vell港步行至海滩,踩到了炽热的沙滩和新鲜的海水。有看到全裸男和半裸女,生活真美好。
- 重游Rambla大街,那些摆造型的街头艺人太有形了,比巴黎的好太多了。
补记
- 我们以为跟当地人说法语要比说英语好些(因为据我们了解,西班牙人的第一外语是法语),不过事实证明,还是英语好用些。
- 巴塞罗那当地人着装品位比巴黎要差好多,也不怎么在意。
- 大美女不多,多的是希望把自己晒成古铜色的外地姑娘。
- 西班牙女人说起话来比法国南部的男人还垮,从里到外都缺少纤细之感。
2010-08-09 巴塞-0公里 [星期一 巴塞罗那 多云]
2010.08.09
- 飞机准点起飞,准点到达,飞行员技术很好,降落很平稳。
- 西班牙公交车上居然没有站名路线图,也不报站。和巴黎的公车一样上车要招手,下车要自己按按钮。这可苦了外地人。
- 很多人讲法语,反正西班牙语和法语很相似,但加泰罗尼亚语差得多点。
- 巴塞车上的文字有两种,一种是西班牙语,另一种是加泰罗尼亚语,公交系统的名字居然是是TMB。
- 我们住的家庭旅馆在网上写的广告词是“一星级的设施,五星级的服务”,进门一看才知道这“一星级”的涵盖面还真广。
- 巴塞的市容很像希腊,但比希腊好太多,雅典的街道感觉破烂不堪。
- 我们到达巴塞是下午四点,室外28摄氏度,公交车上有空调,但很多老太太仍都在扇扇子。
- 旅店老板的警告:尽量不要坐地铁,很多偷窃抢劫事件都发生在地铁里。
- 先去了Rambla大街(可以算得上巴塞的香榭丽舍),够Cool,够Funny!知道我们巴塞第一餐吃的是什么吗?是BurgerKing!
- 旅店老板介绍的WOK海鲜自助非常不错,10欧敞开了吃,用当地公交系统的话说:真TMB值!
补记
- 巴塞的交通一张票75分钟之内可无限换乘其他路公车和地铁,但不能重复坐同一路。
- 一直想吃BurgerKing,因为巴黎没有。巴塞的肯德基麦当劳狂多,而且和北京一样,对着开。
- 晚上的自助撑坏了老子。
- 旅馆晚上非常闷热。床异常的软,我的老腰啊~
- 还好,我非常的困。
2010-08-08 [星期日 巴黎 晴]
收拾行李,讨论行程,掏耳朵,这暖洋洋的下午。
另摘抄一则:张枣《楚王梦雨》(via)
我要衔接过去一个人的梦
纷纷雨滴同享的一朵闲云
宫殿春夜般生,酒沫鱼样跃
让那个对饮的,也举落我的手
我的手扪脉,空亭吐纳云雾
我的梦正梦见另一个梦呢
2010-08-07 杂记 [星期六 巴黎 阴]
打开pps,看到“今日更新”里出现了“快乐男声总决赛一”。上一次看快男节目还是几个月前,是快男的十强晋级赛。几个月下来居然只刷掉了三个选手,推算下来应该至少进行了三场比赛:10进9,9进8,8进7。今天终于到了总决赛……一。看到标题让人想到两个字:挣扎。我甚至替那些被刷下去的选手感到庆幸,尽管看比赛的时候我热切地希望他们被刷下去。
这是符合传统的操作方式,多芝麻绿豆大的一件事儿都可以“发扬光大”,甚至是必须发扬光大。我讨厌极了那些VCR,那些心路历程,那些家庭矛盾,那些代沟和老泪纵横。似乎所有的选秀节目都是在暗地里选“感动中国”,全场的气氛被亲情所围绕,歌唱水平都放一边儿,先哭一鼻子,再把这首歌送给哭的最惨淡的那几位。最后还能说什么呢,哽咽的嗓音能坚持不跑调就不错了,但选手的表现表达了充分的感情,你瞅瞅,好听的话来了——“你是在用灵魂唱歌”——好像灵魂和歌是把兄弟,唱的好就说你的歌有灵魂,哭的好就说你的灵魂里有歌,真他妈纠缠。
看快乐男声一点也感受不到快乐,二十几岁的年纪都跟有故事的人似的,我觉得我在台上都唱不成那样。
一个小子(音:z-ei)上台唱了一首很烂的歌,做了几个舞蹈动作。我看到他手里拿着一把伞,就着音乐才恍然大悟他这是在唱《雨中曲》。我的话说错了,是他在用很烂的腔调唱一首很好的歌。评委之一的宋柯翘着腿从眼镜的下三分之一处看着他,那拍手的样子就是在说:“这小子真傻逼,看他唱完了能说点什么。”他唱完后评委问:“你是哪里人?”小子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东北普通话说:“中国人。”然后又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似的说道:“哦,我辽宁人。”宋柯的脚抬的更高了,点头但没有说话地表示:“装。”
2010-08-06 准备足够的紧张游览巴塞罗那 [星期五 巴黎 晴]
“Nothing is invented, For it’s written in nature first”
Antoni Gaudí
看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博客,介绍西班牙以及巴塞罗那。里面有很丰富全面的信息。
有趣的是一组常识性的错误:
1、圣家堂直译过来是“圣家族大教堂”,但此大教堂并非“很大的”大教堂,而是大主教做礼拜的教堂,所以大教堂只有一个,很大的教堂会有很多。
2、西班牙人的名字有两个姓,父母的姓氏都被加在名字后面,比如建筑师 Lluís Domènech i Montaner,后面的 Domenech 和Montaner是父母的姓,i 是and 的意思。
3、El Corte Inglés 百貨公司被翻译成“英国宫”实际上正确的翻译是“英国裁缝”。
4、巴塞罗那奥运会是1992年而非1996年。
5、圣家堂是 现代主义建筑 而非 象征主义建筑。
6、桂尔公园的失败和桂尔本人的死没有关系,他死前四年工程就停工了。
7、巴特由之家Casa Batillo不是洛可可建筑,而是现代主义建筑。
由此看来要去巴塞罗那旅游,要想看懂或者可能看懂“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风格”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至少先得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哥特”、“新哥特”以及“洛可可”这些名词有个认识,否则看到的就是四个字“光怪陆离”。想到此,不免令人紧张。
同样令人紧张的还有其他一些信息:比如西班牙人的英语普遍不好(幸好老子学了法语,散装的外语也有两门可以应付应付);物价也不算便宜(据说整个欧盟物价最低的国家是葡萄牙,不过,老子来自巴黎,要知道法语里没有“便宜”这个词儿,只有“不贵”。);西班牙的盗窃抢劫成风且花样繁多(甚至有穿着制服的假警察,拿着地图用英语问路的假外宾,不过老子是中国人,中国人练得就是火眼金睛和无比的警觉。)这座在一座工业废墟上重建的城市显然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样平安,即使是在欧洲生活了一段时间,看到那些关于治安的介绍我的小心肝啊,又砰砰跳了。
2010-08-05 为什么巴塞隆那 [星期三 巴黎 晴]
这样的天气非常适合休息,非常适合。
但也许这并不适合我。我有一种在无所事事的环境中萌生恐惧感的本能。或者说我还没有学会放松,比如这样的理所应当的假期里。我怀揣着不安地醒来,想到一天可以无所事事(或者说可以把事情拖到明天)我竟然感到无所适从。尤其在我自己独处的时候,我会习惯性地对电脑产生疲劳,无论是听音乐、看电影还是随便浏览网页,我总不免步子觉地望向窗外。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夏天,巴黎在经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窗外时而有风吹过,但那不过是为了把头顶洁白并翻滚着的云朵驱散。我感到了一个旁观者的冷落,而能做的最多的就是打开阳台的窗户,感受到那些吹到脸上的风,再次眺望远方继续我的旁观。
我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无所事事的心理漩涡,为了转移精力我打扫了屋子,刷了搁置了半个上午的碗筷和咖啡杯。我爱咖啡,尽管这是一种扫除我疲惫之后带来更多空虚的甜美饮料,不得不提的是它还有着很好的利尿作用,每次喝完咖啡不久我都要小便,这不免让我有些担心。美剧《生活大爆炸》里有一句讽刺美国人的台词,大意就是美国人太爱喝啤酒了却因为频繁如厕影响了勃起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女人。咖啡也许有着类似的副作用,但我的担心并不来自于此。因为比起利尿,在我身上咖啡的促进消化作用更为显著,我会更加容易地产生饥饿感。但我又不想去吃干巴巴的面包。
以及巧克力酱。
这真是一个非常适合休息的下午,温度和湿度都非常完美,既不冷也不热。适合除了工作以外任何一种休闲,甚至在这种光景你会觉得稍微工作一会儿也可以是一种休闲。最后我选择了倒在床上,这个姿势帮助我度过了无数个夜晚,我想也能很好地帮助我度过一个舒适但空虚的下午。我感觉精神疲惫,四肢酸软,仿佛丧失了弹性的皮筋儿,无论朝哪个方向用力都无法舒展。这个状态实在是休息的绝好前提。休息,正是我需要的。但我感到无法放松。屋子里静极了,我开始倾听自己的呼吸声。或许这是某一段冥想的开始……真是太安静了。
我想沉迷于某个游戏,但是失败了。
但是,为什么巴塞罗那?(via wiki)
安东尼·高迪·克尔内特(Antoni Gaudi i Cornet,1852年6月25日-1926年6月10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Catalan Modernisme,属于新艺术运动,与二十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并不相同)建筑家,为新艺术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高迪出生于雷乌斯,世代是做锅炉的铁匠,所以他天生具有良好的空间解构能力与雕塑感觉;又因小时患有风湿病而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只能敏锐的观察大自然,使他日后成为师法自然的建筑师。高迪从观察中发现自然界并不存在纯粹的直线,他曾说过:“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所以终其一生,高迪都极力地在自己的设计当中追求自然,在他的作品当中几乎找不到直线,大多采用充满生命力的曲线与有机型态的物件来构成一栋建筑。
他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一个,受到父亲的鼓励而到巴塞罗那读建筑系。1878年,瓷砖商马努埃尔·维森斯(Manuel Vicens)委托高迪设计一栋避暑别庄,叫做维森斯住宅 (Casa Vicens),高迪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设计生涯。然而维森斯住宅并不是高迪最经典的作品,高迪在接下来的几个作品当中,才渐渐树立起自己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1878年高迪也认识了他最重要的赞助者,显赫的欧塞比·桂尔先生(Eusebi Güell),桂尔先生惊于高迪的天才,从此委托高迪设计墓室、殿堂、宅邸、亭台等,使高迪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我,发挥才华。高迪的许多作品除了表现极强烈的个人风格之外,也对往后的现代设计乃至于后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许多养分。
高迪终生未婚,除了工作,没有任何别的爱好和需求,圣家堂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他把一生中的43年都贡献在那里,1925年还干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研究教堂的结构设计,1926年6月7日的下午,高迪完成当天的工作从圣家堂到市中心的教堂做礼拜,被一辆电车撞倒,当时他衣衫破旧,路人以为是流浪汉,把他送到圣十字医院,三天后去世了,大家才发现流浪汉竟是高迪,为他举行了很隆重的葬礼,送葬的队伍从圣十字医院一直缓缓的延伸到了圣家堂,把他安葬在他未完成的圣家堂地下。
这是答案之一。
2010-08-03 假期 [星期二 巴黎 晴]
昨天去了旅行社,说我们报的那个西班牙自由行的团吹了。于是闷闷不乐地往回走,到家的时候脸快耷拉到地了。
当家的对我这幅丧气劲儿大为不满:“没那么严重啊——没有旅行社咱还那都去不了了?!”迅速地打开电脑,噼里啪啦地拍了一阵键盘,“现在就定机票,不就是贵点么。没关系!有钱哪里去不了?!”在当家的一番豪言的激励之下,马上查了到巴塞罗那的机票和家庭旅馆,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劲头定了机票和旅馆。然后一算,居然比旅行社跟团还便宜一些。我立马笑了。
后来觉得自己真还幼齿,不仅喜形于色为点小利就有这么大情绪波动,还因为这情绪波动丧失了理智,真惭愧。
到现在我们巴塞罗那之行已经就绪,剩下的就是收拾行装和收集资料了。
__另:读书看电影_____
《小姨多鹤》的封底有几个名人的推荐词语,上面还写了一句总结性的话:“大历史中小人物的生命歌哭”。“歌哭”,真是匪夷所思的判词。
“歌哭”(via):既歌又哭。常用以表示强烈的感情。《周礼·春官·女巫》:“凡邦之大烖,歌哭而请。” 郑玄 注:“有歌者,有哭者,冀以悲哀感神灵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雍门 人至今善歌哭,效 娥 之遗声也。” 清 谭嗣同 《除夕感怀》诗:“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賸此时。”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诗:“此中真歌哭,情文两具备。”
花了几天时间读完了此书,结尾没有我想象那样写成一个大悲的结局。严歌苓笔下人物命运走向几乎是当时可以想象的最好结果。小说的背景设定和时间跨度让我不自觉的和她的另一部小说《第九个寡妇》相比,几乎是同样的时代,这部书更注重内心的描写,主人公“竹内多鹤”从头至尾都在中国社会的边缘,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迁她都以自我封闭的状态应付着外来的压力。从头至尾我都在盼望有一个角色出场能让她敞开心扉发泄或者控诉,但自始至终这个人都没有出现。或者说几个本可能成为这个人的角色都是不完整的,都有着一己之私。《小姨多鹤》没有更多的如《第九个寡妇》里那样在大时代浪潮下的平民化乐观主义精神,但还是有一个和王葡萄很相近的重要角色,若是没有这个女性的豁达和担待,多鹤这个角色的悲剧会很早就铸成且会非常苍白,所以如果说这部小说是写的是悲剧,也是两个女人的悲剧。
《重生男人》
裘德洛适合这类影片,如同那部《千钧一发 Gattaca》。
2010-08-01 假期开始了 [星期日 巴黎 晴]
在巴黎看到毛主席他老人家这么高兴,我也很高兴。
八月份终于来临了。那个应该是晴朗温暖、和风细日的八月来了。八月的第一个周日,巴黎的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于是我们前往了Palais de Tokyo,巴黎一个命名为“东京宫”的博物馆参观。这个博物馆距离埃菲尔铁塔并不远,相隔塞纳河与铁塔遥相呼应。相比起铁塔正对面的沙约宫(palais de chaillot)和其他几个塞纳河畔的博物馆,东京宫实在有点名不见经传。甚至到了博物馆脚下也是一派凋零的样子,门口的平台墙上竟满是喷得乱七八糟的喷绘,还有几个小孩在玩滑板,丝毫不给现代艺术面子。那我怎么想到这里来呢?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博物馆的名字吧。
进到博物馆里一看,发现目前正在进行的展览名为“Dynasty”,可惜不免费。遗憾地出门发现旁边就是另一个博物馆Musée d’Art moderne,进去一看,里面的常规展免费展出,所以我们当然就直接前往参观。相比起其他几个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内部结构给人以明亮和通透的感觉。也许是现代艺术需要更大的空间表现,尤其对一些巨大的雕塑作品和装置艺术。这对游览者不免是一件好事儿,不用闪光灯拍照也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由于是现代艺术,馆内并没有强制不让拍照,工作人员也比较零散,所以感觉比较随意。
对于现代艺术,这里收集的作品之中有我很喜欢的马蒂斯的作品,还有一些毕加索的作品。最近比较有趣的一部分展品被命名为“Second-hand”,“二手”作品!但看了介绍会发现,并不是赝品,而是一些艺术家对于一些成名作品的临摹和再创作。而这些再创作的作品从本身就颠覆了二手的意义,很大程度上,这些作品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甚至有些作品是满怀着对大艺术家的崇敬而完成的。博物馆的宣传册上写着毕加索的一句话很好的体现了这个展览的要义:“There aren’t any fakes, there are only fakes.”(Pablo Picasso)
说实话,对于现代艺术欣赏起来还是有一些挑战的,因为很多东西都不是为了表现“美”,对于这些“二手”艺术品,有些你甚至觉得就是在“糟改”,不过挂在博物馆里的你就不能说人家是简单的抄袭,至少也是高级的Copy。比如一幅作品就是就是一张放大了很大尺寸的照片,而这张照片实际上是对一张很有名的照片的重拍品。不用仔细看,老远拿眼睛一打就觉得难看,被放大了过了头的低像素照片的缺点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你会想“这鸡巴玩意儿也能进博物馆?!”但有趣之处就在其中——现代艺术之所以现代就是对传统审美的挑战。而有一些画作的临摹和重现你能看到一些细微之处的关键改动,你甚至能看出艺术家对于前辈的不屑:“这幅画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看看,画成我这样才像样!”当然,这里有一个反例:
在诸多展品中,最有意思的一组展品是上面那个中国主题的画作。我一眼就看出是方力钧的作品,为此还有些兴奋。但后来一查,原来这系列作品也是二手的。艺术家是一个叫Gabriele di matteo的意大利老小子,估计是对红色中国有特别的情感,弄了这一系列画作的高分辨率的印刷复制品(几乎是全尺寸的)。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这些照片的组合方式——就那么随意地放在展厅的一角,但看似随意实则有心。实际上这组艺术品的有趣之处在于组合和拼接,就像所有的现代艺术一样,都喜欢把成形的东西打碎之后重新组合。所以这是一个装置艺术,如果你还当是画作来看,那你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