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周云蓬的民谣。出自一个盲人歌手的口中,所以不软。

《盲人影院》是周云蓬自己的写照,《空水杯》《盲人影院》《鱼相忘于江湖》是需要安静地听的歌。

沉默如谜的呼吸


https://music.163.com/#/album?id=19041

周云蓬,最具人文的中国民谣音乐代表。9岁时失明,15岁弹吉他,19岁上大学,21岁写诗,24岁开始随处漂泊。窥破秘密的沉默,审视命运的呼吸,”我希望我可以和命运合二为一。”那份庄严的豁达一如庄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逍遥游》。更多信息

上周五法国有一个活动,叫做“La nuit des musées”(博物馆之夜)。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官方网站 nuitdesmusees.culture.fr

  在此之前大概一个礼拜的时候,巴黎的街头巷尾你就可以看到相关的海报。在多如牛毛的法语说明之中,那个并不大的两个词语 “entrée gratuit”(免费进入)着实的很引人注目。于是我们决定趁着免费的机会去参观一个博物馆。在此之前我只参观过两个博物馆,一个是卢 浮宫,另一个是蓬皮杜艺术馆。

  我很喜欢博物馆,因为在博物馆里你所了解的并不仅仅是现在,而是将不同时空的文化集合。很多西方人旅游的时候一般第一站都是博物馆,尤其是一些自助游 的游客,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博物馆可以给一个外来者最直接的信息和引导,告诉人们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不过国内的游客几乎没有游览博物 馆的习惯——有那么多代表文明的名胜古迹还看不完呢,哪还有时间逛博物馆呢?似乎无论是游客还是导游都不喜欢博物馆,在人们印象中,博物馆是给孩子们准备 的。我对这种看法颇有微辞,因为我有在旅游行业从业的经验,所以在我看来,如果你想得到真正的知识,最好的方式是看书而不是旅游;而若想看到一些真正和历 史有关系的东西的话,博物馆肯定比那些近现代重建和不断修葺的景点来得货真价实。

  如果作为一个学生在巴黎学习,除了学校,最有文化氛围的就是图书馆和博物馆了。法国有很多针对学生的优惠政策,在文化方面尤其能够体现资本主义的先进 性。比如图书馆提供免费的无线上网环境,再比如你有机会免费参观博物馆。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日,几乎所有博物馆的常规展厅都免费对公众开放——而且这个开放 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法国公民。在高扬“自由、博爱、平等”大旗帜下的法国博物馆在这一天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四方来客。我也在09年的春天的一个周日参观了卢浮 宫,这个平日里门票至少要8欧元的著名博物馆。可以说这个政策所带来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我想即使不是本着一颗求学的心趁着免费进入博物馆的人,所收获的 也绝对不仅仅是省出的门票钱的价值。很多时候我们对西方的教育体系和政策颇有诟病,但什么时候我们的政府才能有这样的姿态,把国内最著名的博物馆(比如故 宫博物院)定期免费开放给人们呢?

  所以在法国生活,这个便宜还是要占的。除了定期的免费开放日,每逢一些重大节日或者活动很多博物馆也免费开放。上周五那个“博物馆之夜”也是一个比较 大型的文化活动,并且是整个欧盟范围内的,很多博物馆在这一天从晚上6:30到11:30免费对公众开放。不过遗憾的是这一周巴黎的天气很糟糕,下了一天 的雨,到了傍晚更加变本加厉,风雨交加寒冷不已。由于疲惫我们最终不得不决定取消晚上的行动。

  因为天气而取消预定出行计划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冬天的那次“la nuit blanche” (巴黎不眠夜),本来我们也想去出门参观的。这是巴黎一年一度的活动,大概在11月份,整个巴黎举办的大型的文化活动——人们可以到塞纳河畔看音乐和舞蹈 表演,也可以看一些艺术家的装置艺术品,比如在火车站的巨大墙壁上投影。不过那一天天冷的出奇,简直是让人难以忍受。在室内都是如此,更不要说在户外了。 所以我们只好把夜生活的地点从屋外改为床上了。后来看电视新闻那在寒风之中瑟瑟发抖的观众和演员真让人打心里佩服,我很怕冷,出了门肯定从牙齿冷到脚跟, 所以还是呆在家里,也许就因为这个错过了很多和艺术亲密接触的机会。

巴黎这几天天气很糟糕。如果一整天不见天日,连天介地下大雨倒也让人心情能保持在一个低调的状态,昏昏睡去将就度日也就算了。糟糕就在于这天说晴不晴,说雨 不雨,瓢泼大雨的时候你望向窗外,却发现门口花园正沐浴在一片强烈的阳光之下,而这穿破洞天的一缕阳光不久之后又被弥合的阴云所截断,天却没有雨了。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我查了一下,这鬼天气的学名“雷暴”(Thunderstorms),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强对流性天气。巴黎上空聚集了太多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随着 气温升高,欧洲大陆的暖流和这股仍旧寒冷的湿气相遇,在巴黎上空来了个不够决绝的遭遇战。于是外面的气温如何也爬升不上15度,太阳比以前更像一个高高在 上者了。

可怜我家那些下地的西红柿幼苗了,与寒风与冻雨抗争着。之所以茄子幼苗没有那么可怜,实在是因为在不久前的一次乍寒之中死光了。不过还好我并没有把所 有西红柿幼苗移栽到土里,而是把其中十棵种到了大一点的花盆里。这一举动简直是明智之举,挽救了它们若不劲风的生命,并且在这两天雨后应来了一次比较牛逼 的成长——看看照片吧,西红柿的幼苗已经变得粗壮很多,并且已经长出了第五六片叶子,有几片简直是很大呢!于是赶快拍照留念也不枉我一片栽培之心。

然而 在这么残酷的自然环境之下,受到打击的还不仅仅是植物。在一阵风雨之后我们在门口花园的土地里发现了一个小鸟的尸体!!!这个小鸟还都没有长出羽毛,光秃秃的尸体在土地上显得无比无助。可怜的生命就这样无知无觉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不过 更 为残酷的一幕在今天让我们看到了!在下午查看花园西红柿幼苗的时候我们竟然发现小鸟的尸体居然在被什么东西慢慢吞噬!!!于是赶快拍下了吞噬者的嘴脸!小 鸟的身体已经有一半埋在了土里,土上的半段身体已经开膛破肚,那个正在进食的东西似乎来自地狱,毫无顾忌。我们在慌乱之中拍下照片,胆大的朋友可以点击下 面的图片看到清晰的大图。(画面血腥,胆小慎入。)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今天看了一个法国报纸《Direct Soir》里面的报道,是关于面包的。

  世界上如果存在一个国家能够在饮食文化上和我们中国一较高下的话,这个国家很可能就是法国了。这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农业大国的饮食文化之中也有些不可思 议的原料——中餐里的熊掌驼峰已经很不可思议了,法国人还吃大蜗牛、生蚝和肥鹅肝呢。不过对于一般法国人来说,上述食品也绝对是大餐上才有的佳肴,平常吃 的并不多。那什么才能代表法国民间饮食呢?法国人有一句口头禅“du pain, du vin et du boursin”就说出三种食品,这三种食 品在法国人生活之中是不可或缺的,人们对这三种极为常见的食品的喜好够成了法国饮食文化的根基。这三样东西中国人并不常吃,甚至还奉为上品,价格昂贵。但 其实十分简单,不是山珍,也并非海味,我一提其实你就知道:它们就是红酒、奶酪和面包。

  在诸多面包里面,自然是棍儿面包最具有代表性了。报道说最近一周,全法国的面包师都在庆祝面包节“la fete du pain”,并且评选最懂面 包(des gros mangeurs de pain)的地区。其中两组数据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第一个数据说今天有超过33000面包师每天早上为 人们准备可口的面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法国各个街区都有面包房,法国人也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的面包房成为长期的客人。面包房对于法国人不仅仅是早点摊 儿,而是一日三餐的主食厨房。虽然牛角面包也同样十分有名,但人们通常只是早点才吃牛角面包,而平常或者三餐人们的第一选择还是棍儿面包。下面的一组数据 和采访更能反应问题。

  第二组数据说的是价格。从2000年棍面包一公斤的价格是2.56欧元,而今天价格涨到了3.35欧元,一般面包房的棍面包是0.8~0.9欧元,是 超市里的2倍左右。尽管价格比超市的贵,但仍有稳定并且忠实的顾客群。这个报道里有一组采访,几个法国人都表示“只买面包房新鲜的面包,而且还要买全麦 的。”并且“并不喜欢去超市买面包”至于一般超市里最常见的切片白面包,实际上是很受法国人鄙视的“我只在吃croque-monsieur(一种法国食 品类似三明治)或某些特殊的菜的时候才会去吃”——60岁的Marie Helene如是说。正是有了这样的顾客,才会有稳定的市场,才会使得法国面包店 身入人们生活。

  所以如果在超市看到在面包货架上对着成袋面包留恋的,那便可以依此判断他到底是不是够法国了。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这就是消耗了我不少艺术细胞的作品完成效果。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京剧苏三(玉堂春)造型(造型师:Kandesn,助手:Erain)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这是正在巴黎深造化妆造型的Kandesn大人的最新作品。承蒙Kandesn抬爱,让我有了一个机会能够为其效绵薄之力。我的主要工作是做一个苏三戴 的鲤鱼枷,但是由于长时间没有画过东西,做的时候很是费了一番思索,连小时候所学的几何的知识都用上了。不过初步画完了一看有些心虚——我是要画鲤鱼枷, 结果看起来倒像是章鱼(见右图)。不过好在还有后面的裁剪上色步骤,结果弄完了一看效果还不错,Kandesn大人又很花心思买了布料和一些装饰做了苏三 的头巾和头饰,妆其实难度并不大,主要是一身行头都是手工制作。不过加上模特选的比较好,看起来最终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看到这里,问题又来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思考一下。这个京剧造型你一看就会想到新版红楼的定妆造型——尤其是被人广为谈说的戏剧风格极重的头饰,下面,就请猜猜看Kandesn造型的头饰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圆形假发?(提示:不是真正的假发。)

  选项:
A.黄瓜片涂黑
B.老唱片
C.黑色绸布
D.手画的
E.其他

  答案在这里,其实是用这个东西做的。你猜对了么?

《苏三起解》那段“苏三离了洪桐县”可谓最知名和流行的京剧选段之一了。很多人不知道苏三为什么起解也知道这个人,知道这就是京剧。这一段绝对可以说是琅琅上口。我还在网上还找到了中英日文唱词,比较强~:

中文:
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地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英文:
Susan left Hongdong country
and she is coming to the street,
angry before I speak
Oh,listen to me,gentleman,
who is going to Nanjing,
please give my lover this message
that is Susan is dead,
in the next life
she will repay his kindness.

日文:
苏の3は洪桐の県を离れて、身は大通りの前で来ます。
口を开いていない私の心はとても痛ましくて、つきあいは君子は私を闻いて言います。
どちらは行って南京へ回転して、私とあの3の男は伝わることを信じることを。
たとえ江苏の3つの运命ですとしても切れて、変事が起こる犬马は私はまた申し込みにきます。

纯转载没意思,我上个法语版的

Susan a sorti de la ville de Hongdong.
et (elle) a marche dans la rue,
(Elle etait) en colère avant de parler
Oh la la, écoutez-moi, monsieur qui ira à Nanjing,
Donner mon amant ce message, s’il vous plait,
que Susan est mort.
Elle devra rembourser sa gentillesse
dans la prochaine vie.

摘抄一段关于这个戏的背景知识,以免一问三不知。

玉堂春 苏三

《玉堂春》剧中描写了明朝年间,北京有个名妓叫玉堂春,真名苏三。她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同贵公子王景隆结识,两情 投意合,立下山盟海誓,一个非王景隆不嫁,一个非玉堂春不娶。这王景隆初与苏三结识时,有好几万两银子,经不住老鸨连敲带榨,没有一年时间就都折腾光了。 老鸨认钱不认人。一看王景隆已榨不出油水来,就把他赶出妓院,不许他再和玉堂春见面。玉堂春心里只有王公子一个人,景隆一走, 任凭老鸨软硬兼施,誓不接 客。老鸨无法,只好偷偷地将玉堂春卖给山西省洪洞县的大商人沈洪为小妾。

沈洪的大老婆皮氏,即刁又泼,水性扬花,暗中和一个叫赵昂的监生勾勾搭搭,两人一心想做长久夫妻。

这一日,皮氏得知沈洪买回个小老婆,就和赵昂商量了一条毒计。在沈洪回家的当天晚上,她在给沈洪做的面条里下毒药,将沈洪毒死。然后恶人先告状, 嫁祸于苏三。赵昂又花了几千两银子,买通了洪洞县官。所以,这个赃官不问青红皂白,就给苏三定了死罪,关在死囚牢里,只等择日开刀问斩。

再说王景隆被赶出妓院后,几经辗转回到家中,发愤读书,后来赴京赶考,一举金榜题名。王景隆心里也一直惦着苏三,他在北京打听到苏三已被卖到洪洞 与人为妾,所以想到山西当官。巧得很,皇上委派他为八府巡按,让他前往山西巡视。王景隆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第一站就到了平阳府(今临汾市),他化装来到 洪洞,通过四处私访终于掌握了苏三冤案的内情。他来洪洞县衙,询问苏三案情,当那个赃官知道来人是新上任的八府巡按时,只好说出实情。王景隆立即另派官员 复审此案,将皮氏和赵昂判了死罪,

洪洞知县也被撤职查办。王景隆欢欢喜喜和苏三成了亲。

关于《Milk》几句

Yes,We are OPEN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前天看了奥斯卡获奖影片《Milk》,一部记录风格的人物传记影片。片中展现了70年代同性恋运动的领导者Harvey Milk的奋斗历程。对于我 来说,看这种影片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切入点,希望能够得到一个答案。希望知道到底是什么使得同性之间互相吸引,而又有什么能够代替男女两性之间的结合成为 一种安全稳定的感情维系?我接受这种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但我好奇的是同性之间的相互依赖。刨除感情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同志性爱总是显得不干净又不安全,也 许是因为都是同性,对自身的了解可以延续到对方的身上,以更了解的方式进行施与。我希望就这个问题在影片中找到一些答案,尽管这部影片所展现的重点并非在 此。

  我承认这并不容易,一方面难以表现,另一方面也难以理解。影片在开始不久出现了上面的那个镜头。Milk和他的伴侣Scott在他们的店铺门口忘我地 拥抱在一起热吻,后面玻璃窗后的牌子上写着开业的标语不经意间道出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在经历了疯狂的六十年代之后,从woodstock的风暴之中慢慢 冷静下来的人们开始了理智的思考,意识到了走在街上只能宣泄情感而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影片之中Milk说的不错:因为政府之中没有他们的人,所以也就没 有人为同性恋这个群体争取权利。其实比起进入政坛来说更难的是如何让别人如他们一样心智开放,认识并接受一个事实。

_____如题_____
Kandesn大人因为工作需要,让我帮忙做个手工作品,三天下来消耗了不少艺术细胞,这个东西是拍照片得道具,全手工精心制作,有下面几个图为证: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我画的图案,我和Kandesn共同裁减上色,最后成品: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你能猜出这是拍摄什么主题照片所用的呢?先卖个关子,答案在后两天公布。

画完之后,裁剪下来的硬纸余下了一些下脚料。丢掉觉得可惜,于是觉得废物再利用,进行一番艺术加工成为装饰品。结果画了半天,发现灵感全无,大脑的艺术细 胞严重不够用。画了半天只完成了下面一个两色的简单几何图案。另一个圆形最后就直接全部涂黑,练习了一下涂扇面的基本技巧。我跟Kandesn说这是两颗 心,她却表示怎么看怎么像屁股上长了个畸形的尾巴。你们觉得呢?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前天又买了两本严歌苓的小说《白蛇》、《小姨多鹤》。

近日巴黎多雨。

老王从海南回来,通了个电话。

今天出门,看到路上的野草想到如下几句:

你所谓泥土的芬芳
不过是草
和它们被碾碎后的
尸体
的味道

而若要享受
则须要有 风
在雨后 日出

一天后(090512)出门,路上看到昆虫有感如下

为所有死在我脚下的生灵 说一句
但我是无意的
如你
无法预测头顶将会落下什么
亦如我 无法预测下一步
迈向何方

在诸多可以拍摄的主题之中,地铁无疑是我很中意的一个。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巴黎地铁,在这个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巨大地下网络里,你可以看到无家可归者,流浪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的乞讨者,各种颜色的皮肤头发以及眼睛,游客, 学生,巴黎人,外省人,外国人等等等等。多么有趣的地方啊,在这里你会感到紧张么?我想会吧,谁让这里还有那么多漂亮姑娘呢?

  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地铁已经成为巴黎重要的交通工具,地下交通网络的发达大大缓解了地上的压力。同时地铁和火车站、城际铁路无缝连接,电子票务和检 票系统的发达使得出行更加方便。虽然地铁票价并不便宜,但是我们不能不说它确实方便。从市中心到凡尔赛宫,或是枫丹白露,只需要换乘两三次就可以到达,这 无疑又从另一个角度“扩充”了巴黎的边界。而作为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这里无疑是感受多元文化的一个不错的地方。

  我很想把巴黎一些著名的地铁站作为拍摄主题,因为有一些地铁站设计风格很有特色,不拘一格。比如在巴士底(Bastille)地铁站,你可以看到以法 国大革命“攻陷巴士底狱”为主题的浮雕壁画以及残存的老城墙。甚至在我家门口的Villejuif Leo Lagrange站,你还可以看到以体育为主 题的壁画。其他的地铁站只要耐心留意,有趣的地方更是数不胜数。而巴黎地铁的活跃不在于列车速度和不绝于耳的轰鸣声,因为往来此间的可是来自世界上最会生 活国度的法国人,你可以看到很多水平不差的表演者并会相信这也是一种不赖的生活方式,观看表演的人们的眼光可不仅仅是怜悯,而是欣赏和尊敬。

  不过在地铁里拍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光线问题,很多时候不开闪光灯是不可能的,但这毕竟会惊扰镜头中的人群——如果他们是你照片的主题的时候便糟糕 了。而令一个问题则是心理上的——面对人群的时候如何保持自然,像一个旅游者一样举起相机拍摄那些别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景物。或者拍摄你所感兴趣的人们的 时候如何不让自己感到这种拍摄不致于冒犯了他们。但有的时候真是难以取舍:那么多有趣的地方,漂亮的女人们。

  ——有趣之处也就在于此。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拍摄于某地铁站的剪报,主题是二战。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Chatelet站很有名的一组街头艺术家们。他们的音乐可以用专业来形容。

  Tang Frere, 陈氏商场。巴黎最大的中国超市。不过我更欣赏陈氏门口的街景。这里是十三区,但不是你想象中的巴黎。这里是带有东方特色的巴 黎市井,甚至让你感到破旧、肮脏,到处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人们,他们在这个远离故土的地方平静地活着,并自豪地对别人说:我们是法国人。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这些用用漂亮图案画出外国人名字的画匠在Tang Frere门口有很多,有的时候还很受欢迎。除了他们这里还有卖小吃和小玩具以及衣服袜子的,甚至你还会看到卖盗版光盘的——警察来的时候他们也会疯狂逃窜——和在国内一样。

   今天是法国的又一个官方节日:二战胜利纪念日。

   时下国内《南京南京》正在热播,连Kandesn大人都把签名改了以示对该片的热切期望。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外国人拍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录风格的影片《南京(NanKing)》,影片通过口述回忆的形式展现了屠城中的民生状况以及国外人道组织在这场劫难之中的作为。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看到电视广播以及网络天天念叨这个主题,于是重新浏览了相关资料。以免一问三不知。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 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 数超过30万。
在中国,南京大屠杀往往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关注点。而在日本,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存在着广泛不同的情绪及观点,尤其是日本部份极右份子,认为南京大 屠杀是被夸大、甚至是凭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认为否认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修正主义、否认主义的表现。由于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意见着广泛的分歧, 因此视乎讲话者的观点,南京大屠杀可能被称为“南京大虐杀”、“南京虐杀”、及“南京事件”等。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是中日外交及人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之 一。
而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南京大屠杀一般英译为Nanjing Massacre(南京屠杀)或Rape of Nanj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强奸)等字眼,但总体上人民对其的认知往往远不如对纳粹的种族灭绝过程的认知。

  大凡来法国留学的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国内读语言,然后申请留学签证,通过之后来到法国,读语言预科,再进入专业。期间的关窍就是令人几多欢喜几多愁 的法兰西语言。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对于一个法语专业的学生还是零基础的学生来说,这门“看上去很美”的语言的学习过程都是艰辛的,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很多人在签证官面试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学习法语?”然后很多人就回答说:“因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优雅的语言。” 我曾经也这么说过,这么说的原因是当年歌德这样写过,我们老师也这么说过,就像一句顺口溜,法国人听着也一定认同并表欢喜之色。这话应付应付签证官说说也 无伤大雅,不过真正深入开始学习法语之后,我肯定你会对这句话感到面红耳赤,因为这美丽的成分实在太过复杂,漂亮地念出几个单词也许不难,但要达到说出一 口没有语法错误流利且富有节奏感的标准巴黎腔儿那可就不大容易了。

  首先你需要注意不同于汉语和英语的句子结构(比如形容词放在名词后面),在众多的时态中选择正确的那一个(现在好多了,我们只用十一二种时态,很多古 代法语时态我们法国人也不怎么用了)。对了,你还要小心语式,什么叫祈使句,什么叫命令式,什么叫条件式——这些都和所有动词牵扯到一起,让动词从一个样 子变成十几种不同的模样(我们称此为动词变位,你就当个文字魔术来看吧)。什么?你觉得不够过瘾?别着急,我们还要在名词上下下功夫,你看,所有名词分了 阴阳性,在处理阴阳性、单数复数不同的名词的时候你的动词、形容词还需要进行相应的配合变化。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要达到完美,你不可能只用“你、 我、他、她”这三个人称吧,你还要使用“你们、我们、他们、她们”吧,各种动词、名词、形容词还要跟人称做相应配合。到了现在就差不多了,其实法语是很强 调规则的,不过老师们同时也都会补充一句:“任何规则都有例外。”看,多完美的补充。就拿动 词来说,动词变位基本上有三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属于规则变位,第三组则是不规则变位,而很多常用词都是属于这一组的。熟练掌握几十个不规则动词的变位是基 本功,这个过程你可以感到无穷“乐趣”。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了解一下法语成百上千的表达法(l’expression)这种表达法综合了成语、谚语等语言 形式,但有趣的是法国人并不喜欢约定俗成的东西,他们认为那种东西不够活泼,那么如何表现法语的活性呢?很简单,我们创新!所以你不必担心没有新鲜的表达 法,还是多花时间想办法增加一点脑容量吧。

  说这些只是为了说明学法语并不容易,但事实上法语还是注意节奏感和词语句子之间的连接的,所以有人说法语像唱歌也是有道理的,至于能不能唱的漂亮美丽,那就看个人修为了。

  经过在在国内和法国一年半多的学习,大大小小的法语考试我参加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国内参加了个e-TEF,这几乎是留学生必须参加的语言考试。第二次 是TCF,第三次是DELF。因为在国内申请留学签证都需要有一个语言成绩,虽然国内也有TCF或者DELF考试,但是考e-TEF的还是最多的。原因很 简单,好过。

  至于为什么好过,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TEF(所谓e-TEF是指机考而非笔试)考试的组织者并不是法国教育部,而是巴黎工商会组织。考察的语 言能力比较基础,并不是完全是针对留学的。而TCF考试是由法国国际教学研究中心应法国教育部的要求而设立的,DELF和DALF是法国教育部制定的法语 考试标准,TEF考试成绩不能代替DELF和DALF文凭,没有这两个文凭,可能会影响留学生进入法国的高等院校,尤其是公立大学。由此你可以看出来,相 对来说TEF最容易,考察目标也不一样。另一个原因就是在中国这个对考试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国度里,有一流的应试学生和老师,因此任何考试的弱点都将暴露无 遗,而后被相继攻破。

  当年我花了7000块上了一个在北京口碑不错的法语学校,500课时的法语课上了半年多,最后迎接TEF考试。学校的优惠政策是:凡是报了500课时 的学生可以免费上一个价值2000元,为期一周的TEF考试强化班。在我看来,对于考试来说,这个强化班绝对值得一上并且效果明显。但是这个课上不允许学 生代随身听复读机相机或者其他辅助记录设备,课上实际上老师并不会针对某一题作深入分析,而是轰炸一般给学生看大量考试题及答案,你需要做得只是奋笔疾 书,能抄下多少就抄多少——然后只要把这份密集了然于胸考试就没什么问题了。这将是半年学习法语之中最有价值的几次课堂笔记,和雅思、托福等类似的所谓考 试“机经”一样,其价值就在一个“真”字上。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很可笑,那就是懒惰。法国人并不很勤快,并不像英国人那样刻板较真,他们太随意,太自由。对于e-TEF这种机考的语言考试, 所有试题都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的,而法国人似乎又懒得经常更新题库。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下,一个考生如果每次考试记住一道题,几十个考生就可以拿到一 份卷子的所有“真题”。何况做这些工作地都是法语水平不低且考试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他们拿到真题的同时也一定拿到了“真答案”,这是考前辅导的重要前提和 精要所在。后来我分析了一下,保守的来说,对于一个0基础的学生,上一个100课时的初级班后再来一个考前强化班就去考eTEF,200分没问题。这时就 有人会问了:满分多少分?答案是699分。于是问题又来了:200分算及格么?

  这就是一个比较有趣问题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需要搞清楚考TEF的目的是什么——大多数情况我们参加这个考试是为了应付留学签证,要通过签证面 试。而TEF成绩并没有不及格一说,只是根据分数表示一个语言水平。200分应该算是初级,但并不意味着不能通过签证面试,这里我举一个反例:

  有人签证因为成绩太低被拒,但越来越多的人因为TEF成绩太高,而法语口语交流太差而被拒。究其原因,是个诚信问题。法国人不傻,签证处和cela的 那些面试官更是聪明。你能上网找机经,他也知道世界上有这个东西。有些人300小时的法语学习,TCF竟然敢飚到400+甚至500+,这不是不可能,但 只能说明你是天才。既然你是天才,那么你的口语应该也是天才。所以我考TEF之前老师还不忘嘱咐一句:如果对自己太又信心那故意错一些,别考太高,对签证 不利——让我怎么说呢,中国老师的应试水平太高了,面试官的心理都摸透了!

TEF考试由巴黎工商会组织。学习法语的人员可以通过这项考试总结自己的能力并且证明自己的语言水平。因此,所有不论是因为学习原因还是工作原因,希望显示自己法语水平的人都可以参加这项考试。 更多信息

(先说到这里,日后继续 ,这个话题我会分三次叙述。)


(接上文)

  事实上TEF考试的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对于留学签证面试这一场博弈,双方都知道底细,能否成功还得靠心理战加上一点点运气。但这同样反应出来一 个很严峻的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于名目繁多的语言考试,我想报考的学生十有八九都是为了取得成绩活的文凭而非对这门语言喜爱到希望深入理解有所建树的程度。 所以就像英语一样,对于中国学生,法语只是一门课,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的出中国味道的法语,因为这话出口的时候已经不是语言,而是文字,是书本上的句 子,严格点来说,我们只是在“说法语”,而不是在“用法语说话”。

  其实考试不能说明问题,不能代表一个人对于一项技能掌握的水平,这个道理我很早就明白了。不过考试很大程度上是单向选择——我们别无他路。这是很多 “如果……就”排比句的结尾,无论到法国是否能学到知识成为对祖国有贡献的栋梁之材,是否能够在法国一展拳脚,是否能泡到法国妞,是否能有好工作,是否能 大学毕业等等美好的设想,最终都要着落在此间——如果想开始这段旅程,就必须参加语言考试。

  所以我们有理由继续到我参加的第二个考试:TCF。这是由法国青年、国民教育及科研部推出的法文水平考试,和TEF一样这个考试并不是文凭,只是一个 语言水平的证明,有效期两年。我觉得TCF是门很能体现法国人思维逻辑之有趣的考试。对于eTEF考试,我们要小心的是不要过于锋芒毕露,而对于TCF而 言,我们则要真正小心考试的每一道题,因为这个考试的评分比较独特:所有题都是选择题,包括听力(口语理解)、语法(结构)、阅读,规则是这样的:作对一 道得2分或1分,不做得0分,做错一道得-1分。于是对于模棱两可的题目可就要仔细斟酌一番,倒扣分比不得分更有杀伤力,也许你作对了400分的题,不过 如果被倒扣了几十分那就太冤了。做这份考卷足以对法国人的阴险用心有所感受,不过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评分方式。因为TCF分为几种,有针对一般人的 TCF General,一般语言水平测试以及TCF DAP,入学语言水平测试。TCF General 没有作文和口语考试,所以这种评分标准也是一 种折中的办法,可以一定成度上提高语言水平测试的公正性。

  相比TEF,TCF所划分的等级更加明确,一般如果要申请M1(Master 第一年)的童鞋就需要考到400分,有一些学校还需要口语和笔试的成 绩。这个考试成绩虽然有效期是两年,不过如果要参加考试可以随时报名,每周都会安排考试。但两次考试需要间隔三个月。由于考试都是选择题,并且很多城市都 是用电脑机考,所以很多时候考试当场就可以知道成绩——是死是活当机立断。不像其他考试要等老师判卷子审核之后苦等很久才能知道结果。也正是因为这 样,TCF的考试成本就大大的缩减了,和eTEF差不多,只需要60欧元(2008年价格,eTEF好象是500的报名费,也就是50欧左右)。这就是为 什么很多留法的学生选择考TCF,正所谓经济实惠还见效快,而且成绩学校也都承认,性价比就比较高了。

  比起这两个考试,DELF、DALF考试就贵太多了,光一个报名费就是230欧元,这是在法国的价格,国内我不太清楚,而且这个考试还不是想考就能 考,每年只有三次。但这两个考试最大的不同不是价格,而是性质——DELF、DALF是法国教育部承认颁发的法语文凭,终身有效,DELF是法语学习文 凭,DALF是高级法语文凭。DALF分C1 C2两档,很多法国人都不一定能考上C2,所以难度可想而知。这两门考试对语言能力的考察更加全面,口语、 听力、阅读、写作面面俱到,而且大多都不是选择题,需要自己写出答案——这就意味着阅卷也只能是人工阅卷。阅读基本上都是法国媒体上的文章,听力也都是广 播,再加上写作还有和考官面对面十五分中的口试,可真让人很是受用。而且这个考试由于不是从题库抽题,所以复习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只能尽可能多地扩大阅读 量和进行听说训练。要知道DELF和DALF是没有机经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果真是喜爱法语想评判一下自己的水平,考个DALF才是比较客观和公证的。

  (下文说说我在国内和法国上法语课的感受)


(接上文)

  对于我来说,学习法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企图,我既不需要像小弗朗士一样需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做最后的捍卫,也不需要像徐志摩或者其他曾留学欧洲的大士 将两门语言融会贯通只为更好的说文解字。我只是为了能够打着学习的名义到法国一游,当然,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逐步了解这个国家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事情的。

  我在国内学习法语的学校名叫“齐进”,在西三环苏州桥那边。当时我大学毕业两年,我的太太正在法国,为了保持我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以及避免她将来用法 语骂我我听不懂,我就在这个学校报了名,并且报了最长的500学时。7000块钱的学费绝对不是小数,而且还得搭上半年多所有的周末时间和一部分假期,所 以你可以看出我还是下了一些决心的——我可不是为了图学校的优惠政策:报500学时的学生免费送一个tef考前辅导和一本法语字典。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 两样东西后来还真都用上了。

  在齐进读法语的时候班里的同学变动频繁,因为有的是学500学时,有的是学300学时,也有过来试听的。齐进的老师并不多,有三个外教,其余全是中国 老师。来学习法语的同学目的也都不同,有在校学生为了多学一门二外的,有因为工作需要法语沟通的,还有为了移民加分的,也有像我这样抱着学着玩的心态来玩 着学的。我参加的班里同学关系都不错,而且有几个我们一起挺到了最后。齐进虽然口碑不错,但是硬件来说比不上“法盟”(ALLIANCE FRANCAISE),法盟的知名度基本上和华尔街英语在英语教学界的地位一样。不过价格和应试方面的优势也吸引了很多学生。

  说到教学水平,其实在法国和中国,这个概念是不太一样的。其实也并非概念本身的不同,而是评判标准的问题。国内的学校讲究应试,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而国外的教学风格以实用为宗旨,以能力为标准。所以这就导致了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不同。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教材。后来我在法国公立大学的语言学校学习的时候发现学校并没有教材。老师也不会说让同学们去买某本法国教育部批准的官方教材, 上课就是发一些老师准备的文章或者习题的复印件,大都取自报纸杂志或者一些法语教学书籍。而在国内上法语的时候,基本都是从老古董一样的《简明法语教程》 学起,然后到法国人编的《Reflet》或者《Taxi》什么的。总之,大家有着统一的文本,学生倒也不至于抓瞎到处找资料。相比起来在法国学法语就痛苦 多了,刨除老师用法语讲法语之外,学习的东西感觉并不系统,需要自己总结整理,并且考试的时候也绝不会出现“书上某部分的习题”这样的情况,全都 是没见过 的文章,也肯定有很多没见过的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