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目前我跟老王聊天的时候话题并不多,虽然不多,但在不多的对话之间我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大多在国外生活的人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和国内的朋友聊天的时候,不免被问到一些实事新闻,尤其是一些国际国内的要闻。一方面这类话题具有一定的时 效性和跨地域性,国内海外都会有所宣传,所以是不错的谈资。另一方面国内的朋友希望通过交谈了解国外的报道和评论,看看是不是外国人和中国人有同样的反 应。

  这类话题小到天气,大到世界政治经济的事件。我来法国以后被问过得最多的两个问题就是“经济危机是不是很严重,法国人是不是受到的影响很大?” 和“你们那边猪流感闹得厉害不厉害?法国人上街戴口罩么?”这两个问题不仅众多一般朋友都问过我,就连我爹娘也都问过,第二个问题还比较好回答,通过目测 就可以告诉他们:“巴黎这边情况还稳定,没什么人戴口罩,请祖国人民放心。”不过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就得查查资料,不好姑妄言之了。

  其实对于问题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比较有趣的一点就在于提问的双方。一方面国内的朋友把我当成了了解法国的窗口,希望并认为通过我可以得到一些 更加真实的一手的法国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我发现这些问题八成都不是什么好事儿,不是天灾就是人祸。问这类问题让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幸灾乐祸之感油然而 生,讨论下来大都可以得到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结论。于是下面的谈话就比较有趣了,大多数情况下就像电视新闻里播得那样“宾主双方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深 入而友好的讨论,并对多个问题达成了积极共识”。然而,这样的谈话无意之间就把谈话的双方划分了界限,我不知不觉就代表了法国方面,承担了搜集资料并传达 信息的重要使命。但我要说的是,我所能提供的信息并不能也不可能达到一个客观的水平,更不能代表法国民意达到应有的主观。

  我试图将这些问题归类并且找出一个方法可以面对所有问题。这就意味着我需要找到一个获得信息的途径并建立一种检索信息的方法,在浩如烟海的来自法国的信息之中找到准确并且正确的意见传达给家乡父老。为此我曾尝试着做一些类似的独立新闻翻译工作,比如《法媒晚七点头条090113》、《2008-09-22 一则新闻 [星期一 巴黎 晴]》 等,我尝试尽可能正确的理解问题并且找到法国媒体的观点,但后来我发现这其中有诸多环节令我无法完成这个工作。说到头来还是一个语言问题,这是文化的基 础,一切偏见也因为这个无法逾越的通天塔而形成。所以对于一个语言上不能达到母语水平的我来说,确切把握资料的意图就是很重要的了。当然除了语言本身,我 还发现了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我收集信息的途径。这一点来讲我希望诚实地告诉提问的人,这个答案不免令他们失望。同时也告诫他们提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你也想到了这些途径,也许 就不会提问了。因为我目前收集信息的途径并不多,网络是首选,其次是电视,再次是免费的报纸,除此之外是能够获得的其他媒体,媒体以外就是身边的中国朋 友,最后才是接触到的为数有限的法国人。这就意味着获取的信息并不可观,如果你问我“某某问题法国人是怎么看得?”我也许会给你回答若干意见,但这些意见 并不能代表法国人,尤其是一般的法国大众。这些意见过度偏向于主流媒体(当然我一般选择的都是《世界报》或者《费加罗报》之类的报纸的官网。)但不幸的 是,就像我们在国内的报纸所看到的一样,媒体总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一个立场,这就意味着其观点和结论有失偏颇。何况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公民,天然 的弱民心态就让我们喜欢并习惯上从不公正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观点,所以看到后来,我自己都有些失望。因为我也在寻找可观的答案,但我目前水平和精力都有限, 找到的信息不能令人满意。

  二来是信息之中主观意见的比重。其实这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因为在诸多意见之中,媒体往往采取一个所谓客观的方式去表现,比如采访一些人,或者 给出一些调查的数据。但对于一些敏感问题,这个数字就显得比较单薄了。比如一个简单的问题“法国人是不是歧视中国人?”如果从媒体上,你会看到法国媒体介 绍中国的相关信息绝对比我们本土介绍法国信息要多得多,而这些信息之中负面的消息也不少,尤其对于一些所谓比较反华俄媒体比如rfi(法国国际广播电 台),你所看到的更多的信息就并不那么乐观了。所以这里问题又回到了上面所说的,媒体代表了一个立场,而这个立场往往是资本主义的政府而不是大众。但另一 个问题也就此出现:你如果上街随机采访,大概10各法国人都表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好感,即使有一些人直接表示不喜欢中国人;但你会发现还是有很大比例表示 法国人并不歧视中国人。但这也并不是事实本身,因为你所听到的采访信息更多的出于礼貌和知之甚少,而那些直接就扬言鄙视中国人的人,往往就是听从了过多媒 体和执政者的声音(当然也不否认我们在国外一些朋友表现的低素质和一些丢人现眼的行为)。但对于身边周围生活了越来越多亚洲人的法国人来说,他们心中肯定 会有一些不满情绪,但你并不能说他们就使大多数,何况你问的又是一个敏感问题。如果现在一个人问我是不是喜欢法国,我也不可能马上作答。因为我发现我还并 不了解这个国家。

  三是这种传达信息的意义在于了解他人的想法,让我们以此自省。如果抱着自嘲或者嘲笑他人的心理提问,那么往往得到的信息并不完整,是一面之词。我比较 不喜欢的一种提问就是以我们的思维方式提问,这就好比用问一个吃西餐的人干嘛不用筷子而用刀叉。提问之前我们最好想一想,如果我们被一个外国人提出类似的 问题我们会不会有兴趣作答。比如我问你:“柬埔寨一个村发生了农民暴力抗警事件在柬影响很大,这事儿在中国闹得大不大,中国人怎么看呢?”听起来肯定没什 么兴趣,我们自己国家的事儿还关心不过来,何况还是一个村的暴力事件。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因为老王那天跟我说:“东明起义军的事儿你听说了么,你那边怎么看?”

__我获得的信息以及感想__

  很不幸,这个消息我后来搜索了一番,国内的媒体几乎没有报到了,也就是被“和谐”了。仅有不多的消息我还是从FaLunKung的 “大纪元”网站上看到的。在我看来,这则消息被扭曲的可能性很大。现在由于国内政府的敏感,很多问题都被回避和和谐,所以一些本来很简单的问题,本来可以 放在桌面去了解和解决的问题被隐藏,被暗箱操作。这里面当然有体制的问题,有腐败的原因。但目前来看,这种

今天去了传说中的IKEA,宜家家居。因为岳父岳母要驾到巴黎,所以趁着夏季促销还未结束,去IKEA买两个床垫,看看有什么便宜物什,捞点小尾巴鱼。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在IKEA吃一餐麦当劳,5欧元巨无霸套餐一份,巨无霸汉堡真不是一般的小, 根本不够塞牙缝的。其实买这份套餐是为了去麦当劳里上厕所,因为巴黎有的麦当劳的厕所不能随便上,须购物持小票上有如厕所的号码才能方便,可谓想方便是真 他妈不方便!不过买了套餐以后发现这个“迈当喽”没有这个变态规定,大概是因为这IKEA所在的商业中心已经太远(巴黎五环,即使按大巴黎算,也是郊区 了。)如果再不提供免费的厕所,那就更没人去吃饭了。

老王又在怀疑人生,怀疑他的工作和生活。

开始做Kandesn大人的官方网站。

090726 / 补充一摘抄

春叫猫儿猫叫春。
所以北平到底还是有他的春天,不过太慌张一点了,又欠腴润一点,叫人有时来不及尝他的味儿,有时尝了觉得稍枯燥了,虽然名字还叫作春天,但是实在就把他当作冬的尾,要不然便是夏的头,反正这两者在表面上虽差得远,实际上对于不大承认他是春天原是一样的。

——周作人《北平的春天》选自《风雨谈》

小萌觉得两个人领结婚证以后一年才办婚礼很奇怪,但目前似乎这个情况很普遍。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copyright Erain

  我先来详述一下目前的情况。一般的结婚程序是这样的,定情>订婚>领证>办事儿>过日子。这个程序是从夫妇两人的角度来讲 的,其中忽略了双方父母见面,通知亲朋好友等等繁杂的事情,因为就婚姻本身而言,这是甲乙双方的事情,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但事情往往没有这么 简单,因为社会和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再加上诸多主观不定因素和客观的不可抗因素,使得这个简单的关系难以以一个简单的形式确立,从而使上面的程序变 得复杂很多,甚至改变了顺序。

  拿上面的程序来讲,小萌以为领证和办事儿差不多是一个事情,至少两件事儿之间时间间隔应该是不长的。就结婚这个事情来讲,目的在于通知亲友昭告天下二 人确立关系,领证和办事儿不过是社会的两个层面,一个是确定合法的夫妻关系,另一个确定的是家庭社会之中合法的关系,简单来说也就是为了盖上“明媒正娶” 的戳子。但是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领证和办婚礼之间的时间间隔很长,在小萌看来,这种情况使得结婚这件事情变得有些古怪。比如一对儿情侣领证一年之后才办 婚宴,婚宴上会哭鼻子抹眼泪地当众起誓“我愿意”。实际上二人的关系在一年前就已经确立了,现在这样做似乎就有装腔作势之嫌,所以一点古怪就在这里。

  我的朋友之中这个情况就很普遍,至少有三对儿都是类似的情况。第一对就是领证以后一年多才办的婚宴;第二对儿和第三对儿则还没有办事儿。当然,他们都 有各自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攒钱呗!”没有房没有车怎么能办事儿呢,但是两情既然相悦了,又不能不朝朝暮暮。所以有了如今这样的解决方案:两条 路齐头并进,先取得合法夫妻身份,然后攒钱置地准备一切必要开销,当一切妥当再办事儿不迟。就这样,领证和办事儿成为了可以相互独立的两个环节,而且这两 个环节之间的时间间隔变得异乎寻常的大。在这个现象所导致的诸多结果之中,有一想结果是很有趣的,那就是我们如何来计算结婚纪念日以及结婚的时间呢?是从 领证开始还是从办事儿开始?

说一下我挺曾轶可的原因。 (前文《有关快感》)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看“09快乐女生”不能不说的是曾轶可。我对这个选手的态度就是一句话:力挺曾轶可。虽然同样是支持,但我要说一下支持她的原因,因为我已经不是二八年华的九零后,支持要说出支持的道理,选择要说出选择的原因,我的选择是经过思考的,所以便成此文。

  尽管在此之前的诸多选秀类节目就已经暴露出了诸多暗箱操作,很多钱/潜规则我们已经习以为常,默许甚至接受了。但今年的快乐女生显然做得更“到位”, 大有把暗箱变“明箱”的势头,并且为了达到平衡各方的利益采取的一些手段让人感到恶俗。当然这是一个娱乐节目,对于观众好看了就可以。但对于湖南卫视,则 要照顾更多方面,一方面要做的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这就意味着提高广告收入,另一方面又要想方设法创造机会嵌入广告,还要照顾到评委,在所谓公平公正的 前提之下尽可能的创造戏剧效果,让比赛看起来更加激烈。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女生们个个争奇斗艳,评委们也巧舌如簧,这样的结果就是大量观众被吸引,并且分 门别类成为某某的fans,为自己的偶像加油叫好。

  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好保持,相比起前几届选秀节目。由于人们多年以来看了不少类似的节目,所以有一定的审美疲劳。虽然还选期间选手不少,但并没有特别出 色的。海选和前两轮下来,总体来看兼俱美貌和唱功的选手并不多。而这样的形势所导致的就是收视率不能保证以及赞助商对于节目的信心的降低,湖南卫视因此不 得不作出策略上的调整。这样我们今天的主角就粉墨登场了。

  首先是男一号包小柏。这个资深音乐人一向装逼,堪称“乐坛王家卫”,点评的时候用词刻薄评说犀利不留情面,并且总配合一副严肃到脚的表情。这样的评委 是专业和公正的代表,是评委团队之中应该占有一席的角色,至少可以让节目“看起来够专业”,让观众觉得“评委够狠”。这也就有了为后来包小柏和沈黎晖闹翻 愤然离席的前提。这个极富戏剧性的变化的主角是我们的女一号,也就是我力挺的曾轶可。曾轶可的出现打破了快女的平衡,不仅是选手的歌唱水平的平衡,也是评 委评判标准的平衡。无论曾的歌唱水平是好是坏,无论评委对他的评价是否客观中肯,无论这样的标准和结果是否能让大众接受。但她的出场达到的效果是有趣的: 包小柏愤然离席,曾轶可晋级全国十强,国内各大媒体纷纷关注,观众更是褒贬不一,乐之者欢喜赞叹;愤之者怒目而叱。总之整个娱乐圈沸腾了,无聊的大众也沸 腾了。在这一切背后湖南卫视高高在上地沾沾自喜着,虽然他们没有点明“这就是我们干的”。这就是他们希望达到的效果,关注度上去了,收视率也就不是问题 了,下面的问题就是看一下广告商的名单作一个排名,顺便重新拟定广告价位准备谈判了。当然这一切都不是节目本身所关心的,对于节目,可以开始着手增加比赛 场次,复杂化赛制和比赛程序。目的当然是为广告提供更多的展示空间和时间,让选手PK到底吧!

但这并不是戏剧效果的最高潮,至少上述没有见人的目的和操作还被隐藏了起来,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对待艺术执着坚持自己原则的包老师和一颗特立独行的原 创歌唱新星的升起,而大众执着的追捧和媒体炒作交相呼应,后来又有一干评委力挺曾轶可让人们更加不敢对她小视。但是事情随着时间的延续到了10强赛的第一 场比赛的时候,又发生了变化,而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每个人都感到不可思议。我要说的是这个变化暴露的问题和其中的原因,这也是我力挺曾轶可的原因。

  在宣布评委的时候,我们发现包老师居然再一次出场,脸不红心不跳地坐在了评委席的座位上。他的出场至少证实了之前的种种推测,同时也令人们心中的一个 标准崩溃。包老师所代表的学院派的评委对曾轶可的唱功不能接受,这就意味着他们评判这个选秀节目的标准是和演唱能力直接挂钩的,对于这个原则的坚持使得包 老师放出了“他留我走”的狠话,树立了追求艺术的形象。但今天包老师的粉末重新登场破坏了这个形象的完整性,这个“我包小柏又回来了”的动作实在有些出乎 人们意料。包小柏自己打破了自己的原则,让人们不免对他的动机表示怀疑和鄙视,同时从侧面证实了湖南卫视和包小柏和沈黎晖配合所造成的戏剧效果是人为干预 的,或者说是利益干预的。人们很可能认为包小柏为了金钱放弃了原则,这是对艺术的亵渎,更是对自己的荣辱尊严的亵渎。但也许上面的评说也是片面的,对于他 的这个行为在我看来有三点原因。

  一、包小柏确实为了经济利益而同意和湖南卫视合作。这其实没有什么可说的,无论是湖南卫视、评委还是广告赞助商,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走到了一起,受经济学所谓“无形的手”的操控。所以他重返节目是因为湖南卫视的出价。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二、曾轶可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平衡,导致了轩然大波。但是她的实力和水平是争论的焦点,但并不乐观的情况是她的水平并不能让评委全部绿灯又不能让大众全 部欣然接受,所以目前的情况就是比较窘迫了,因为她进了全国十强。她的晋级不能说不拜诸多评委所赐,他们看中的是曾轶可的原创水平和独特的风格,看好的是 她未来唱片的另类。但通过了这样一个唱功公认很差的选手不免是一个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做法。对于目前评委来说,不挺曾轶可就会与自己之前的支持矛盾,但是 她的唱功又一直保持了同样的水平,你说她唱功不好就等于否定了她独特的绵羊音;你若是支持她那估计你的唱功就有问题。说来说去,现在的情况就是皇帝的新 装。要想打破这个僵局就要有一个明眼的小孩说一句话,于是包小柏小朋友就得请上台来了。

  三、湖南卫视,这个幕后黑手是一切的始作俑者。一切操作都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我要说的是这一点和上面的两点都是我的推论,所以我的第三条推论是湖南 卫视为了达到目的和包小柏一起合作了一出离席事件造成了不小的轰动;而这场戏并没有做完,十强的包老师出场是第二季。因为一个明星的的退役和他的复出其实 都是能够吸引眼球的,所以这手牌还可以这样打:包老师愤然离席我们给你多少好处,如果我们的节目还需要造势和吸引更多眼光,那么请包老师考虑一下再次合 作,重新踏上评委席,当然我们的好处是会只多不少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们的包老师不免心动,那么就更不免行动了。何况这样一来,也可以中和一下评委 意见,唱红脸,当搅屎棍子,拥有一张反对票。也

看某个电视节目,张口感叹了两个词“自娱自乐”和“愚昧”。后来觉得这两个词可以结合一下,成为“自愚自昧”,或者来个比较绿霸的“自娱自妹”。其实目前我 就身处这样一个境地:无书可读,无事可做。打工之余的疲惫可以让一切想法都从脑子里消失,无想法代替了所有想法,以睡觉为主的休息替代了所有娱乐。甚至做 一些纯娱乐的事情,比如看看DVD或者看看网站的时候,也提不起精神。这样下去,行将愚昧不已。没有办法,透过这自愚自昧的表相,则是一个真实得不得了的 生活。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还是得接受一些思想、找一些丰富头脑的方法。于是下载了《李敖语妙天下》来听,并且准备干活的时候听另一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穆斯林的葬礼》。

____晚上忽然狂风大作,夜雨阑珊____

夜十时许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今天是7月14日,法国国庆节。

让我们先看一条法国报纸上关于今天国庆的报道,来自《Figaro》费加罗报。
14 Juillet : Sarkozy choisit la sobriete》(7月14日,萨科齐选择节俭)

  这篇文章主要说了今年法国国庆节阅兵仪式的一些情况,相比起去年,今年萨科齐政府的阅兵活动可以用“节俭”一词形容,这则新闻上也说这是萨科齐当政五 年来最“禅意”的一次阅兵仪式。(le plus “zen” depuis son debut de quinquennat)而后的一组数据更能说 明问题:

  萨科齐政府今年只邀请了一位外国首脑印度首相Manmohan Singh参加阅兵仪式并参加午宴。而只有250个记者被邀请进行新闻采访活动,这个 数目是去年国庆的四分之一。与此同时有140个协会被邀请参加典礼,5000名来自音乐学院的学生被邀请到Elysee花园,这个数目是2007年的三分 之二。

  今年的节俭和去年形成对比的原因有很多,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去年2008年是法国作为欧盟轮值国是重要的一年——尤其对萨科齐来说。所 以方方面面都想做得到位,至少有点老大的风范。虽然在藏独和抵制奥运问题上他有些不顾全大局,但是在欧洲家门口还是尽心竭力,所以去年的国庆也是花了不少 人力物力。而轮值国结束,萨科齐自然知道勒紧裤腰带好好做小弟,加上经济危机国际形势不容乐观,看起来开源比较难,那就尽量节流吧。所以对于国庆这个重要 节日,在大面上过得去就可以了,其他方面能从简就从简,平平淡淡才是真。

  对于这类报道,我更关心法国人是如何看待的,在这篇文章的评论部分,我看到两条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评论对于“5000个学生邀请至Elysee 花园”表示异议,虽然比07年减少了500人,但仍然不是个小数目,在他的观点看来,法国政府这次所谓的“节俭”也就是做得表面文章。另一条信息转述了法 国文化部长Frederic Mitterand的一段话“我叔叔会特别喜欢这个活动,尤其是那些在公民面前展示的军队的标志……是的,这是美丽而充满了 巨大的情感……法国军队……”这种口气很能代表目前法国人的看法——用另一个评论来说就是“无非掩饰了一种艰难”。(后来又看到一条评论更直接:萨科齐就 是“节俭”的反义词。)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左:正在安装烟花的工作人员 右:铁塔下排放整齐的烟花设备

  不过虽然媒体上的评论并不太乐观,但是今天实在是个好天气。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这样的天气阅兵看阅兵都是很爽的。不过我还是没有起来去香谢丽舍排 队,毕竟没什么比看电视阅兵更好。这里我贴出了阅兵的一个时间表给大家看看。当然,我想信,对于更多法国人和外国人来说,更吸引人的是各地的庆祝活动,比 如今晚爱费尔铁塔的烟花表演和各地的舞会。只有这个时候,人们参与其中的快乐才能体现,所谓国之大庆才能可见一斑。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图片来自网络

Embed video

看看巴黎2009.07.14夜晚的焰火吧!

我们法国国庆节干什么呢?
——当然是睡觉了。

你们知道什么是“麦精露”么?知道什么人是“打桩模子”么?
——在听刘心武的《钟鼓楼》,看周立波《笑侃三十年》。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我看过第一部,由此得知了这个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前两天开始听他的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讲述了北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风 貌。碰巧的是,同时从网上下了上海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的《笑侃三十年》DVD,嬉笑怒骂地评说了改革初期到今天的上海变化,掐指算来,三十年前,正好也 是八十年代初。这样一来上世纪末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南北方两大都市的变化有了一个横向对比,在同一个背景下,风貌各异,却相得益彰。

  刘心武开创了所谓“伤痕文学” more info, 这类文学作品的特点是运用朴素直白甚至粗糙的笔法进行描述,并且直面现实中的不平等甚至丑恶。之所以伤痕文学的特点很不同于以往的文学类别,是因为建国初 期的文学所乐于表述的真善美以及文革时期的假大空,并且不喜欢表述悲剧结尾以及避免直露,而伤痕文学的出现,在形式上有所突破,但形式上的突破只是为了更 好的进行表达和“宣泄”,尤其是对于揭露文革对于年轻一代的伤害和心理的扭曲。就这一点来看伤痕文学眼里的文革是一段噩梦;相比起后来王小波笔下天马行空 的描写真是对比强烈。这种不同也是视角和人生经历不同所造成的。

  在我看来,《钟鼓楼》是一部具有标本性质的小说, 和现在的文学作品有很大不同,很多叙事手法和句势的运用都有“后文革”时代的特征。所以从这部作品读来,至少让我们这些80年代出生的人们更多的了解八十 年代的前因。这部小说勾起了一些我童年的回忆,虽然我并不生活在鼓楼脚下,什刹海畔。另外从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出一点,就是80年代对后期的文学创作的影 响。比如文字中所传达的积极思想和多种多样的心理描写——很多章节拿到后来的高考语文试卷之上都肯定是高分的作文。但这样的描写未免过于模式化,未来看起 来就不那么理想了。

  这部小说还有两点令我很感兴趣。一部是这部小说描写了一天早上5点到下午5点的一天时光发生在钟鼓楼脚下的几家人的故事,当然作者还穿针引线地说了很 多文革期间甚至老年间的北京故事和传说。所以这部小说能让你更多了解一下改革开放初期的北京——那个充满了憧憬和躁动不安年代。另一点就是这部小说的结 尾,事实上,作者细致地描述了很多细节和情节,但是并没有给故事一个结尾。很多矛盾都只是被表达展示了出来,但对于结果和未来作者并没有做推测和展望,我 觉得一方面作者在那个时代也不好把握动向无法作出一个客观的推论;另外也为了作品能够通过审查保守地只是提出了问题,至于答案,就让历史证明一切吧。所以 几十年后再读这本书倒有了特别地味道和意义。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笑侃30年》从另外的角度表现了一下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变化,不过着眼于上海,搞笑风格自然别于北方。《笑》虽然有一个改革开放 三十年的大背景,但是表演的段子并不太连贯,相对独立;或者可以说“形散神聚”。这种搞笑风格不得不让人和郭德刚相对比,其实所谓海派清口和相声之间很多 包袱都很相似,但表演技巧不太一样。在我看来,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很像国外的talkshow,内容具有时效性。而相声则是关注传统,内容成本大套。至于喜 欢哪个就见仁见智了。不过,语言是天然的障碍,对于如我一样不懂上海话的北方人来说,没有字幕则无法亲近。

听完了《李敖有话说》,有种莫名的伤感。在节目的最后,李敖表示自己要珍惜老年的时光,准备在有生之年做一些文学领域的工作,“出几本世界名著“。李敖对台 湾政坛和台湾人的失望之情表露无疑,在06年底通过竞选台北市长,不仅展示了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勇气,也反应了当代台湾民主政治的虚伪和民众的无知。在 听到李敖为了阻止通过军购案通过大闹立法院;为了激起民众之心对抗腐败的政府参选台北市长。他的分析和作为令人击节赞赏。而更令我佩服的是他的英勇和无畏 的斗争情怀——这是我们这些后辈所无法理解的,就像他崇拜的文天详所做的一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这条道路之上,虽然形单影只势单力薄,但足以令任何一 个非正义的族群敬畏。

  令我感到伤感的是这个战士已青春不再,我难以想象,李敖之后两岸关系会变成怎样。会不会有人继承李敖的衣钵继续战斗?  

摘抄若干李大师语录

1、我骂人的方法就是别人都骂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个本领,我能证明你是王八蛋。
2、英国人说英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对我李敖来说,我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正义。
3、你不知道我的性格吧?我一点亏都不吃的。我很像犹太人、以色列人。我反应是立刻的。我们中国人相信说’吃亏占便宜’,我从来没有这样。过去吃亏就是吃亏了,可是现在我要占便宜占回来。我这人就是这样,绝不吃亏!
4、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
5、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
6、谈恋爱是以自欺始,欺人终;搞政治是以欺人始,以自欺终。
7、笨人的可怕不在其笨,而在其自作聪明。笨人做不了最笨的事,最笨的
事都是聪明人做的。
8、我不能等最后审判时才收拾所有的小人与敌人,在半道里,我也要随手宰他几个.
9、有人向我挑战,说「你放马过来」。我不回话,只是疾驰而去,然后马后炮打倒他。
10、凡是我不了解的现象,我总是勇敢地迎着它走上去,不让它吓倒。我高高地站在它的上面。人应当认定自己比狮子、老虎、猩猩高一等,比大自然中的万物,甚至比他不能理解的,像是奇迹的东西都高,要不然他就算不得人,只不过是一个见着样样东西都害怕的耗子罢了。
11、大家只看不良少年问题,却忘了看不良老年问题。不良少年的许多问题,其实是不良老年引起来的。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像国民党集团这么多的不良老年密集在一起,从来没有!
12、科学怪人固然可怕,玄学怪人更是可怕。牟宗三之流,典型的玄学怪人也。他的文章和演说,都不知所云,可是国民党却还捧他。——只有混蛋才捧混蛋。
13、所有的女人都会偷人,只要有机会!女人三十岁以前偷情,三十岁以后捉*。
14、国民党在意淫大陆,手淫台湾。
15、有人以为现代文明取消了牛马、代替以汽车。殊不知现代人要先做阵牛马,才能 坐上汽车。
16、孙中山朝人民盖空中楼阁,蒋介石却收起房租来。
17、前进的理由只要一个;後退的理由却要一百个。许多人整天找一百个理由证明 他不是懦夫,却从不用一个理由证明他是勇士。
18、做烈士不算什么,做战士才聪明。我不只是一般的战士,还是神气活现的战士,快快乐乐的战士,使你哭笑不得的战士!
19、 李敖评日本A片:“日本A片的女人叫床叫的比美国A片的女人好,因为日本女人叫的比较细,有起承转合。“李敖说看美国A片就像在看叁民主义。
20、不做无聊之事,难度有生之涯。
21、因为不了解而结婚,因为了解而离婚。
22、想骂我的人多着呢。要骂请排队,轮到不轮到还难说呢?
23、报仇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比敌人活得久,活的好。

相关资料:李敖研究http://leeao.com.cn/index.htm

献给文森特凡高的歌,所以不硬。

Vincent - Don Mclean 1972 Live, Don Mclean年轻时候的现场也很不错,声音很干净。

Vincent (Starry Starry Night)

Starry 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ey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Shadows on the hills, sketch the trees and the daffodils
Catch the breeze and the winter chills, in colors on the snowy linen land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 sanity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Starry starry night, flaming flowers that brightly blaze
Swirling clouds in violet haze reflect in Vincent’s eyes of china blue
Colors changing hue, morning fields of amber grain
Weathered faces lined in pain are soothed beneath the artist’s loving hand

Chorus:
For they could not love you, but still your love was true
And when no hope was left in sight, on that starry starry night
You took your life as lovers often do,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Starry, starry night, portraits hung in empty halls
_Frame_less heads on nameless walls with eyes that watch the world and can’t forget.
Like the stranger that you’ve met, the ragged man in ragged clothes
The silver thorn of bloody rose, lie crushed and broken on the virgin snow

Now I think I know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 sanity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l
Perhaps they never will.

___其他版本 ___

Vincent - Julio Iglesias MV

西班牙歌手Julio Iglesias所翻唱的Vincent别有一番风味。

Vincent - 齐豫

中国歌手齐豫的翻唱版本。

Chloe Agnew - Vincent (Starry, Starry Night)

Chloe Agnew的嗓音很甜美,但是对于这首Vincent却不如Don Mclean的声音听起来有味道。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老王又在跟我卖弄。他总是做一些不让人痛快的事情,并为此暗自欣喜。因为他总喜欢发表一些他的感受强加于别人,不幸的是这些小伎俩早被我的法眼看穿啦。但这并不能让老王甘心,于是他时常放出一些狠话。

  比如今天,老王说:“我有一种感觉不知道你有没有。”我问:“是什么呢?”他打出这样一行字:“你对我来说就是‘薛定谔的猫’。你是不是也这么觉得呢?”我老劳累了一天了,回到家后打开电脑却听到老王这样一个四六不着的观点,而他表述完这个观点就下线回家了。于是天地悠悠之间就独剩了我在此间空座,我没有一点头绪,却无端生了无限的好奇。

  我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何为“薛定谔的猫”;另一个就是为什么老王这样形容我和他的关系。我既然不知道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对我自然是一篇茫然。 对此老王给我的唯一提示就是:“薛定谔是个搞物理的,其他你自己查查吧。”就这样,整个晚上我都在思考这个迷题,与此同时我有些记恨老王,我物理本就学的 不好,更气人的是他的物理也不比我好到那里,用一道物理范畴的问题不是明摆着要我难堪么!好吧,查查就查查。于是我得到了下面的补充提示:

  “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在宏观条件下的不完备性而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把一只猫放进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 内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如果发生衰变,它将会发射出一个粒子,而发射出的这个粒子将会触发这个实验装置,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从而杀死这只猫。根据 量子力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但是,如果在一个小时后把盒子打开,实验者只能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者“未衰变 的原子核和活猫”两种情况。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系统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处于两种不同状态的叠加态而成为其中的一种?在打开盒子观察以前,这只猫是死了还是活着抑或半死半活?这个实验的原意是想说明,如果不能对波函数塌缩以及对这只猫所处的状态给出一个合理解释的话,量子力学本身是不完备的。

  这个思想实验的意义是,将量子理论从微观领域带到了宏观领域,而导出和一般常识相冲突的结果。根据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当观察者未打开盒子之前,猫处 于一种“半死半活”的状态,该状态可以用一个波函数来描述,而波函数可由薛定谔方程解出。一旦观察者打开盒子观察,波函数会坍塌(Collapse),猫 呈现在观察者面前的只会是“生”或“死”的状态之一。这导致了对世界客观性和人意识的作用的讨论。

  经过一番思考,我发现对于薛定谔的猫的假设实际上是一个质疑。我能理解范畴里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对于一种科学方法的可执行性和这种方法论建立的根本立足 点的一个质疑。这种质疑将提出观点的人置于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同时对这种方法导致结果的可行性提出怀疑。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物理学范畴所能解决的,或 者说目前的观察能力无法通过实验来驳倒这个假定。我明白老王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因为这个问题中间存在这一种逻辑关系、一种假设甚至一个悖论。这种无 法导出结果的循环令老王沉迷其中,让他觉得很有趣。说到这个我所分析的老王的动机,是因为我要说明一个我和他的不同之处,简单来说就是:我对此并不那么感 兴趣。如果感兴趣我仅仅会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科幻小说的题材——要不到后来薛定谔的科研兴趣都转向了生命科学领域,足见这个假设有着哲学意义。而老王则对 其中的逻辑关系乐而忘返。

  这种情况就如同我们对于王小波作品的见解不同。拿《白银时代》来说,老王曾对王小波书中对“因为热寂的作用未来世界将是银白的”的观点很感兴趣,因为 “热寂”这个艰涩的物理概念所造成的现实与未来之间结果假设的张力让老王沉迷于。而对于我来说,我更直接地陶醉于王小波所描写的未来世界,并不太在意未来 是如何实现的。这就是说我们虽然都喜欢王小波,但欣赏的角度并不相同,王小波的清晰或复杂的逻辑和叙述令老王不能自拔;而我则更倾向王小波所描述出来的所 谓诗意的世界。这就是我们之间的不同,或者说是固执的金牛座和洒脱的射手座的不同。

  接下来我开始思考何以谓之“你对我来说就是薛定谔的猫”。从这个句子来分析,简单断句就可以看出来我是那只被假设的猫,而老王就是等待观察我的结果的 人。所以我和老王之间的关系如果按照上述分析,那么就是这样一种情况:我和老王相互隔绝,老王期待着我的某些结果,而我的结果只能被他假设而并不可以观 察,更加糟糕的是,即使我们破除了隔绝,他所看到的结果也并不能被确认为所谓“正确”的结果。因为他的假设本来就不确定。

  想到上面的分析,其实有些令我感到失望。因为这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的结果假设上很悲观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按照薛定谔猫的假设,猫的结果 只有两种“生”或者“死”,这也就导致了猫在假设中所存在的一种“生死叠加”状态的奇怪推论。但对于我结果决不仅仅是这两种,如过老王期待我的结果之中只 有这一刀两断的极端选择的话,那我可太可怜了,否则就是老王本来的假设就是很悲观的。第二个问题是老王对我们俩之间的关系判断有问题,因为我们并没有隔 绝,并不如假设之中所说的那样处于两眼一抹黑的环境之中。我们是否形成联系完全可以主动地把握,所以老王有这样一种感觉,至少可以从侧面说明一点,那就是 (他感觉)我们之间最近缺乏沟通了,嘿老王,我没说错吧!第三点就是他忽略了我得主观能动性,因为在实验之中,猫是作为一个无行为能里的生物个体而存在 的,猫的死活受到一种不稳定的放射性元素的牵连,所以真正可怜的是猫而不是我。但我能够感觉到老王所说的感觉是在于一个假设的不确定性,就是说我们无法预 知猫的死活,而对于老王而言,则是他无法对我的行为结果作出预测。或者是我的结果并不能让老王达到满意,达到他理想之中我应该存在的状态。

  老王的这个想法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向来喜欢给别人的未来作一个设想。他对于这种事情的喜好让我觉得如果是在过去,他肯定是个很敬业的算命先生。但 不幸的是他生在现在,而他的预测对象之中又有我这么一个令他捉摸不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