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操,火烧云!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今儿的夜晚因为这片云完美了。(怒拍于今晚巴黎时间22:15。) 看大图

  想就此写几句。

  吃晚饭的时候我去厨房拿啤酒,这个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窗外的层云。天边大片大片玫瑰色的云和头顶上即将暗去的天空相融,就像一杯葡萄酒染红了天空,形 成异常美丽的一副场景。于是赶忙拍下照片留作纪念。这个时候我家还有个朋友在作客,看到我兴奋的样子便感到有些奇怪,我说:“看,火烧云!”朋友看了看照 片,只是随便感叹了一下,然后说:“你还真有情趣。”我把照片传到网上,给另一个朋友看,他也是平平淡淡地说一句:“不错,挺漂亮。”这是一种我预料到的 回复,但不免也令我开始思考。

  类似的事情再比如电脑。我安装了新的操作系统,然后几乎逢人就推荐。推荐给Kandesn的时候,她不屑一顾,因为她并不喜欢倒腾操作系统;但我推荐 给罗老师的时候,他也只是说“我还在用Windows呢”,而老王更是一句“哦,我没时间”敷衍了事。然后我又跟三个人说过,他们都是张大眼睛先是一 “啊……”而后问“装那个系统有什么用啊?”

  其实我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比如我今年开始种植花朵和西红柿;比如我收集硬币;再比如我做个人网站等等。我跟所有人说这些的时候他们都至多表示: “你还真有精力(或者是你还真有时间)。”言下之意就是“我们可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这些事情”,而即使他们表示有兴趣但也到达不了实现为行动的程度。这些人 包括了我最好的朋友和在法国巴黎所新接触的人,这些人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和我年龄相仿。但是通过上面的叙述,你又可以发现我们之间的不同——这也 是我思考的原因:为什么人到了这个年龄都开始变得如此无趣了呢?!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左:向日葵 右:菊花

  忽然想起一首几年前的歌儿,一首关于北京的说唱,来自隐藏YinTs’ang乐队。老外们很奇怪为什么很多中国人都Rip-Pop,因为他们觉得中国人并不 懂什么叫真正的Rip-pop。(不理解又怎么能谈得上喜欢和爱呢?——这点我表示赞同。)所以他们来了一首《在北京》,因为歌唱我的家乡,所以不硬。

  这首歌最早是在反波(antiwave)上看到的,于是在上面的共享里也把反波的采访放到里面,在这里特此声明这个转载,原地址为:http://www.antiwave.net/2007/06/12_yintsang.html。顺便说一句,反波是个非常不错的个人电台网站,以前一直在听,不过现在主创人员似乎并不怎么更新了。不过里面的内容还是很不错的。

  本来想从自己的电脑里上传这首歌,不过没有找到,也许不小心删除了。于是上网搜,结果很快找到一首。上传以后试听一下吓了一跳——居然是个山寨版的! 我虽然并不太喜欢这个山寨版的,不过还是放到了网上做一个对比。另外还有一首歌也是用了隐藏《在北京》的曲子,重新填了词,歌曲叫《在旅院》。夫旅院者, 北京旅游学院是也,我的大学。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在北京》隐藏乐队 歌词

在北京 走在长安街上
在北京 很多漂亮的姑娘
在北京 烧香去雍和宫
在北京 逛着您家的胡同
在北京 去故宫学历史
在北京 西单买了一件T-SHIRT
在北京 天安门太大
在北京 您不知道了吧
我家在东直门内 我家在学院路
我家住木樨地 隐藏对北京很熟
海淀全是学校和卖电脑的商店
在五道口全是外国人和盗版CD店
夜里能去后海 去三立屯喝一点儿
哪都有卡拉OK 工体有些迪BAR
晚上除了跳舞喝酒聊天还有别的
第二天起床以后你绝对还在飞着
出租车有一块二和一块六两个价格
交通一般还行但是有点堵车
真不用提饭馆烤鸭和炸酱面
鬼街吃火锅太多选择我的天
早起去香山 感觉到大自然
别忘了回来时顺路到颐和园
在北大有个朋友 清华有个妞
在城府路上有轻轨往城市里走
在北京 2008年的奥运会
在北京 建得越来越美
在北京 有湖也有河
在北京 大多骑自行车
在北京 中国的长城
在北京 冬天有点冷
在北京 人民英雄纪念堂
在北京 现在知道了吧
西直门卖手机动物园卖衣服
北京西客站最会使人迷路
从积水潭到鼓楼安定门往东
三元桥卖旧电器五环快要通
东四有很多条我总是分不清楚
朝阳区有大使馆街上都是大树
建国门往东商务中心
四合院离我们住的很近
北京站有火车 外地人住宿
长途汽车站的巴士上高速公路
王府井最干净 东方新天地
美术馆最安静北海九龙壁
南城很多穷人但是现在还在发展
如果喜欢知识那去历史博物馆
前门一直往北就是中南海
隐藏代表北京欢迎大家再来
在北京 走在长安街上
在北京 很多漂亮的姑娘
在北京 烧香去雍和宫
在北京 逛着您家的胡同
在北京 去故宫学历史
在北京 西单买了一件T-SHIRT
在北京 天安门太大
在北京 您不知道了吧
在北京 2008年的奥运会
在北京 建得越来越美
在北京 有湖也有河
在北京 大多骑自行车
在北京 中国的长城
在北京 冬天真的有点冷
在北京 人民英雄纪念堂
在北京 现在知道了吧

  其实跟北京比起来,巴黎的天气已经很说得过去了。所以我们在家里忍受着30度的高温的时候还是不太好意思跟国内的朋友的说“热”的。其实北京人都知道,“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闷”。

  相比起来,巴黎的夏天还是相对比较干燥的。到了夏天,基本上都是大晴天。这个晴可不是北京那种糊弄事的晴天,都是天空碧蓝如洗云朵如棉花糖一样的晴 天。北京为了改善天气状况曾制定计划,目标是达到一年里多少多少的晴天,还把天气分成了若干等级。如果套用这个标准,那巴黎的天气基本上都是特级的晴天。 而我印象中北京的夏天可并不大好过。

  我并不太喜欢夏天,但我同样也不喜欢下雨。其实我最受不了的是晴天白日到刮风下雨之间的那个时间。因为我患有鼻炎,所以闷热的天气对我来说时刻都是煎 熬。记得有一年因为工作太累,天气太闷,引起很严重的鼻炎复发,还去医院打了几天吊针才挺过来。每当夏天的时候我都想,爱斯基摩人真幸福,他们大概一辈子 也不知道什么叫“中暑”;这种情况就像我冬天的时候觉得赤道几内亚人真幸福,为这个一生也没机会着凉的国家的人民感到遗憾。而在春秋两季的黄金时节里,美 好的日子总是显得无比短暂,还不够让人用来长吁短叹。

  巴黎近一周来气温持续高升。白天最高气温都在30度以上,天气预报说这两天最高气温是34度,但我想还是为了照顾人们情绪报低了。在下午三四点的时候 在外面走走的话,体感的温度可是不低的。不过比起北京快40度的气温,能走在巴黎的天空下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何况巴黎绿化还是很好,走在树荫下能感到明显 的温差,风吹过来也不是炙热难耐的。

  昨天回家一看我们种植的西红柿险些被晒死。
昨天小萌感到不舒服,今天上课还呕吐并且身体不适,估计是中暑了。

暑,热也。——《说文》。

1、一张含有账单的信件。

  收到一纸信,有三张,上有法兰西国字密密麻麻,有图表,有数字,不解其意。恐为账单,遂奔走询问。答曰:公司分红是也。遂坦然。

2、看书听书。

  知识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即使是一本看似无聊的书就有我不清楚的知识。看方文山(对,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填《青花瓷》的方文山)编的一本《中国 风》,里面都是一些初级语文知识,在党国那边叫“国学”。这本书估计大陆中学生以上都没兴趣读,不过看在周杰伦的面子上估计也会热卖。不过看到一条有关 “江湖”的词条,还是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此语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以前王老师还给我讲过这句短语之中包含了一个无比悲凉的爱情观,另外还因为前一阵沉迷于周云蓬的歌,也有一首《鱼相忘于江湖》。但文中提到另一个关于江湖的句子出处还是令我吃了一惊。就是那句被无数黑道人士说过无数次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此语竟是出自古龙。

  为了应付无聊的体力劳动,所以下了一些新MP3,最近在听《李敖语妙天下》。讲到了岳飞和秦桧以及一个几乎人所共知的典故,就是那个历史上著名的“莫 须有”,李老爷子的新解很不错,他认为“莫须有”并非“没有”,因为“不合情理”。于是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莫须有”的正确断句应该是“莫须,有。”而 “莫须”是宋朝人口头语,表示不“多一会儿,不多久”,于是到了这里,句子的意思全变了,翻译过来就是秦桧说:“不多久就有了。”那潜台词就是“肯定有! 就在不久之后!不信咱走着瞧!”问题的答案从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一下变成了针尖麦芒,清晰而尖锐。听到这里,实在是佩服,无论对错是否正解,但从不迷信约定 俗成的定理就令人感慨,并可以细心研究“小题大做”的精神更令人敬仰。李敖了不起!

…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宋史·岳飞传》(关于“莫须有”百度解释)

3、酷热。

4、看到一个太有意思的网站。鉴于目前网站没有专门开辟推荐板块就先放到这里。网址是www.sleepingchinese.com,是一个老外拍摄的大量中国人睡觉的照片。用摄影师的话说就是“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奋起和快速发展,而他却看到有很多中国人在……睡觉!”视角独特,立意深刻,不敢独享,与众阅乐。

5、既然无聊,那就想想办法。比如猜猜谜语,看下图,猜猜是什么,提示:食品。(答案:Ctrl+A)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椰奶西米露

  这篇文章写于2009年6月26日,所以文章的题目中的偏正短语便有了定语的部分。这个部分来自于港台蹩脚的英文翻译,类似的翻译还有阿诺舒华辛力加、米高约旦、占士邦等等,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由此知道了此文第一个出场人物的名字。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开篇便把人带入一个思考的状态,而非盲目跟风。然而当信息以不可控的形式进行无休止传播的时候,你便会发现跟风是一种很普遍的 现象。而当所谓“信息时代”到来的时候,这种跟风将以透露资讯的速度覆盖信息本身的价值,渲染气氛,夸大其词的做法比比皆是。

  这种跟风从信息到意见涵盖了一切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承载的内容,很多人也许乐于并享受这种即使方便的信息快餐,并且在品尝之后也随声附和表达一下自 己的感受。但事实上,这种传播速度很容易让人乎略了信息本身,把一个冷眼的深度观察者弱化成一个幸灾乐祸的旁观者。从而乎略了我们接受信息之前所需的一个 重要行为:判断。即使当人们经过判断有原创意见想表达的时候,却发现没有自己可以表达得空间,满目已都是简单粗暴的重复,那些充斥屏幕的“赞、顶”除了能 够提供一个粗略的比例以外毫无疑义。至此交流仅仅止步于皮毛,没有争论,不能透入骨髓,更说不上入木三分。

  话说到这里,读者就会明白这是一篇声讨盲目跟风创造信息垃圾的文章。在诸多现行的跟风行为之中,“沙发”无疑是目前最傻逼的一种。不幸的是 web2.0的技术使得这种行为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以“抢沙发”为主题的留言回复形式充斥了个大网络,从论谈到博客,很多人都等待着第一时间对一篇博 客进行互动,但可笑的是互动的内容确是毫无互动意为的两个字。行此道者不在少数,而另一个情况是很多人争了多年沙发却还不知道这个词语的渊源──但他们也 懒得去思考,这是拿来主义的2.0版,也是个脑残的版本。

  相比起其他诸如“顶、赞”之类的回馈,“沙发”的使用范围更广,这个词语不代表同意或者反对,更不代表第三方的高论,只在争一个无意义的头名。根据这 个逻辑,同时还衍生出诸如“板凳”、“地板”之类的回复词汇。互动的方式有很多种,但这种无疑却是最无聊的。虽然世上有很多事情都讲一个先机,拔得头筹; 但在论坛中第一个回复“抢沙发”除了表示对于发帖者的关注以外还能说明什么呢?何况很多时候抢到沙发的人也并非是对帖子或者发帖着关注,仅仅是为了享受抢 到第一回复而得到的没有实际意义的小小虚荣而已。

  如今网络的膨胀和信息的增长让人已经很难快捷方便地找到(或者是搜索到)一条有价值的信息,不幸的是又有很多盲目跟风争沙发的无聊之辈,更不幸的是一 些所谓的门户网战还大力开展“争沙发”为主题的活动,希望借网友你争我夺地留下一句“沙发”而提高点击率和浏览量。这又是一个拿网友当傻逼的举动,尽管现 在网络上下惰于思考者大有人在,但留下的这类回复也并不能增加原始内容的价值。我不会去为了“抢沙发”而等待内容的更新;更不会因为有很多人“争沙发”而 关注某人的博客。因为无论什么样的信息,在我这里都需要过一关,在判断之后再决定去留。

  090626这一天,米国歌手米高集训(Michael Jackson)死了。这条信息迅速以各种方式传播向各个方向,对于大洋彼岸的我们是肯定无 法争到“沙发”了。这样也好,让我们不致于盲目冲动,可以通过迟到的信息清醒地思考一下。不要马上就满怀深情地说“我感到我灵魂的一部分正在死去”之类的 话,倒不如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个并没有报道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会因为心脏病去世。

“沙发”是什么意思?

这几天巴黎天气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天气不错并不意味着安全,昨天上网看到一则消息吓了我们一跳。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新闻链接

  据《巴黎人》(le parisien)报纸的官方网站报道,昨天在巴黎近郊94省Creteil的一个学校l’ecole Leo-Orville 发现了三粒A型猪流感病例,并且于今天早上11点隔离了180人进行观察。这个消息为什么把我们吓了一跳呢?因为我们就住在94省,前两天我还去了趟 Creteil的巴黎十二大……今天早上小萌还问我法国猪流感情况怎么样,我还有些幸灾乐祸地说了下这个新闻,没想到下午看到这条后续报道已经这么严重 了。妈了个逼的,竟然和我生活的地方相距如此之近,一个学校出了3粒,这个密度已经相当高了,看样子我的生活环境已经遭受了严重的威胁!让我不免看着天空 辽阔却感到呼吸困难……不过看网站上的报道除了说三个病例以外其他消息也都很和谐——比如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和别人接触而传染的等等,想来法国媒体也有报喜 不报忧的传统,尤其对这种事情。

  正所谓流年不利,一猪升天,人人自危啊。

法国高考以及法国人看待中国高考

从《费加罗》报上看到的09BAC的专题里一篇文章而引发的思考。《Dix millions de Chinois
dans la bataille du bac
》(在“大学战斗”中的一千万中国学生),还有一些法国人的反应,对比起来比较有趣。

  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国内高考结束,学生紧张填报志愿的时候。对于法国来说,放暑假之前的这段时间对很多人来说也很紧张。因为一年一度的大学入学考试(B.A.C.)也在这个时候到来了。在这个时候法国的高中生将会参加考试,争取考进理想的大学。

维基百科上对B.A.C.词条是这样定义的:
在法国,学士学位(B.A.C.)程度是至关重要的进入中高等教育的一关。这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部分高校,包括预备班,选择从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候选人主要是高中学生完成中学教育。这被认为是第一个大学学位。

  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法国的学士学位(BAC)相当于我们的高中毕业文凭。这是一个很容易和我们的教育体制混淆的概念,因为和国内不同的是,国内大 学经过4年学习如果成功毕业将会获得一个学士学位,这个学位并不以年份为标准;但法国的BAC文凭则有年份之分BAC +1至5不等,基本上申请硕士 (Master)以上高等教育需要BAC+3以上的文凭,这就意味着至少上过大学三年才能申请硕士学位,一些专业则需要BAC+4或者BAC+5的文凭。 但对于大多数中国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直接申请Master文凭上按标准应该不成问题,但实际上却并不那么简单。这种不同是由于教育理念和制度不同所导致 的,一来教学内容和理念不同,二来评定考核标准不同,第三加上语言问题,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到法国来都面临着读语言预科的情况,有一些还需要专门 重新考核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审核才有可能上专业。毕竟是在国外,入乡随俗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决定权和标准都是由人家来定,所以尽管在国内某些专业学习的内容 比法国同级别的学生要深很多,但还是需要降级入学,不能不说是很无奈的。

  再说回来法国的“高考”BAC考试,从费加罗报网站上的信息显 示,这个考试从18日持续到24日根据专业不同考试科目略有不同。大学分类分为BAC S(科技类)Bac L(文学 类)Bac STG CGRH()Bac STG CFE()Bac ST2S()Bac STI (genie civil, mecanique, energetique, materiaux) (机 械、能源以及材料等)Bac STI (genie electronique)(电子)Bac STI (genie optique)(眼 科)Bac STI (arts appliques) (实用艺术)Bac STL (biochimie)(生 化)Bac STL (physique de laboratoire) (实验物 理)Bac STL (chimie de laboratoire) (实验化学)以及Bac serie hotellerie。可以看出,专业分得 很细,因为考试结果是获得BAC文凭,所以从这点来看,性质和中国高考并不相同。因为高考属于入学考试,而BAC考试则是文凭考核。

  从考试科目上看,主要有哲学、物理、化学、地理、生态学、工程科学、法语 外语 第二外语、数学、历史等。很多类别都要要有两门外语考试,而理工和文 科的科目也更加细化,所以从科目来看,考核并不比国内高考轻松。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整个欧洲来说,法国的高中生几乎是学业最重的。

  有趣的是在这个专题中,法国媒体也把中国高考拿出来。并且就关注的学生压力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比如文中谈到“很多学生因为考试压力自杀”和“”

今日夏至。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这个周日总算干了点正事儿。首先是把小花盆里的西红柿苗移栽到了大花盆里,顺便把剩下的一些向日葵种子种到了小花盆里。我发现在花盆里的植物发芽都很 快,也许是放在阳台上,阳光比较充足的缘故,而且再加上我精心呵护,长势都很不错。不过院子里的植物似乎就没那么茁壮,前一阵下地的向日葵和菊花一直没有 发芽,我一直怀疑地里有虫子,今天还看到一只死去的蛞蝓的尸体,想来我的担心还是有根据的。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决定在花盆里种西红柿。

  另一件正事就是帮小萌画了个画。记得上次画人像还是在家没事儿的时候画了个梵高, 这次小萌为了完成作业,让我帮忙画一张,就找来一张科特科本的图片进行临摹。画了几个小时初具规模,基本上还过得去。Nirvana虽然不是我最喜欢的摇 滚乐队,但科特科本这个人还是比较有传奇色彩,何况他老弟长得也比较帅气,歌唱得也比较颓废,让女生不喜欢都难。相比起那张经典的《在母体》,我还是更喜 欢他的《纽约不插电》。尤其最后一首《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很有味道。

____关于夏至的其他一些文字____

la fete de la musique 法国 (全民)音乐节。

  明天就夏至了。这样的长天我还没有过够,就又要迎来日短夜长了。

  关于羊和狼,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论述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个“披着羊皮的狼”了。但我发现,最为令人担忧的模式并非前者,也不是“披着狼皮的羊”,而是 “披着羊皮的羊”。最传统的那个说法确立了养狼二者强弱的对比,羊被自然地放到了弱者的行列。狼为了吃到羊而采取了打入敌人内部的手段,虽不高明,但也显 出了强者的狡诈,而历来强弱之间也大凡如此,并没有出人意料之处;而若是“披着狼皮的狼”则是一种强强对抗的模式,虽然强大,却仍要蒙以强者的脸皮,无非 是为了更好的迷惑对方,用阴线用心对付强大的对手,可以理解;第三种模式比较极端,“披着狼皮的羊”,大有敢死队的风范,如果羊能如此定是被逼迫到极点, 只能化妆成强敌而从中击破,看到这样的态度不免令人感慨,大有荆轲刺秦的风骨。到最后,说到“披着羊皮的羊”则最令人心寒。弱者之间若不是有不可见人的目 的,或阴险用心又怎么会掩饰自己成为更弱的一方。骗取同情还是迷惑引诱虽不得而知,但对自己人也如此虚伪者绝对令人不可不防,而又难以防范。想到此,写下 上面的话。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我们住所的对面住的是一家法国夫妇,老两口。老头和我们的房东关系不错,于是爱屋及乌,老头也和他邻居的房客关系不错。我们搬到这里之后,打开窗户就 可以看到他家,是正对面,于是也经常能看到他进进出出,便也经常隔着街打招呼。不过鉴于法语水平有限,尽管有时候看到老头有千言万语在胸间,到头来也只还 是打招呼那几句。尽管如此,并没有影响中法两国之间的友谊,毕竟只隔着一条街,低头不见抬头见,正所谓一衣带水嘛。

  事实上老头人很好,而且很热情。从相貌来看他并不是传统法国人,据我们猜测他可能是阿拉伯人,不过我们也没有证实过,但他也没有大胡子,为此这个问题 还有待商榷。不过老爷子虽然年纪不小了,但还是很勤劳的,总看他在干活,在自家后院敲敲打打。不仅喜欢做自己的事情,还喜欢给左邻右里帮点小忙。

  去年秋天的时候。我们清理院子的时候,发现有几株玫瑰长疯了,于是打算把树枝锯下来。老头看到我们用小剪刀奋力切割树枝的时候就跑了过来,用他家专用 修剪树木枝叶的刀割下了那些花枝。最近一次是他帮我们收了家里寄来了包裹,为了表示感谢,我们送了他几个自己包的粽子,不过当时想了半天不知道粽子法语怎 么说,于是只好说这是“中国寿司”。

  老头子总喜欢“三瓜换俩枣”,喜欢和邻居礼尚往来,以前有一次看到对面邻居一帮中国小孩把酒尽欢,就拿着瓶红酒跑过来与民同乐。据说前年还给我们之前 的房客送过他家自己栽的樱桃,为此老爷子美名传为佳话。这不,眼看着又到了水果纷纷收获的季节,昨天我们忽听见有人击扈,开门一看原来是邻居老爷爷,手里 拿着一棵大树枝,笑吟吟地说:“晚上好!”于是我也拿熟练地法语应对:“啊~您晚上好!”然后我就看着他手里的树枝──那是一棵樱桃树枝,上面挂满了红彤 彤的樱桃,可是,可是……这樱桃的法语是什么来得?我张口想说:“C’est….(这是……)”不过想了半天还是没结果,老头接了话说 道:“C’est cerise.”(这是樱 桃。)“Ah Oui, C’est ca! Merci beaucoup! c’est tres gentil!”(啊!对了,就是这个!太感谢 了!)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