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此歌主题以及演唱者,所以不软。
《南泥湾》,来自崔建。
blog of erain
先说得到的一个比较令人郁闷的消息,我网站的ISP停止了所有域名转向功能,这就意味着之前设置的一些域名,如hm.erainkandesn.com、bbs.erainkandesn.com都不能再使用,得到的解释是”公安局的天天来查,所以只好把这个功能就都给关闭了。”这样的解释不能服人,但绝对强悍,无可辩驳,这背后是一支强硬的手,老大哥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按照奥维尔的逻辑,这仅仅是个开始。
我仍然对这个陌生的写作环境感到不适,为此不得不重读曾写过的文字。我深刻体会着BBS和Blog两种形式的不同,封杀和管制BBS意味着对于交流平台的掌控,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由。网站服务商根据“上面的”意思对论坛做了严格限制,需要备案,需要提供详尽的信息,需要时刻处于被监察的状态之下。而对个人Blog似乎还给予了苟延残喘的机会,这是一种分化的手段,将可以聚集意见的平台打破,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人们在无可奈何的暴怒之后渐渐平息,屈服于强硬的权力意志。
任何一次对于交流自由的扼杀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一个真相,我们多少次引以为豪的自由和民主,不过是个虚幻的梦,即将消逝还尚未成熟。
花了一些时间,做了网站的分类导航flash,就是首页屏幕右侧所看到的那个小动画。也算顺便练练Flash。
为了庆祝小萌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和收到了房屋补助,今天去超市的时候小小地奢侈了一把,买了下面这几样东西。
一块Paul的酸奶味儿蛋糕、一盒12只装的避孕套和一个LoveRing。这个蛋糕很像《Friends》里面有一集钱德(马修·派瑞)和瑞秋(詹妮弗·安妮斯顿)无意间得到的一块奶酪蛋糕,有3/4A4纸那么大(6人份的量)。回家一尝,发现表面是一层很厚的酸奶味道的奶油,下面的蛋糕里夹着栗子碎块,口感和味道都非常好,甜而不腻。这个蛋糕价格17欧元,相当于170块人民币,不过在国内花170可买不到这么好的蛋糕。我们俩一下吃了一半,为了明天早上还能品尝到这样的美味,就忍住了没继续吃。
另外买了一盒5欧多的避孕套,12只装。和国内的价格倒是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那个LoveRing,这个东西法语叫“anneau vibrant”,英语是“vibrating ring”,中文叫“震动环”。记得几天前我们在网上看到了和这个类似的杜蕾斯的震环产品,国内大概四五十块钱。于是今天去家乐福的时候就注意了一下,结果发现没有杜蕾斯牌的,倒有一个I-Gen牌的LoveRing。看到价格才3欧元多,于是买之。回去打开,本着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性用品的心态认真阅读了说明书。发现和之前在网上看的有些不一样。事实上这些震动环国内也有很多杂牌产品,而我们买的这款制作看起来更精致,环很细,并且是一次性的,可以震30分钟,并且完全防水。
____除此之外____
最近几天没有写东西的心情,有些灵感都很散碎,并且由于换了Blog,写作环境大变。到能静心写出像样的东西还要些许时间。今天做了首页的美工工作,为了让Blog看起来更像以前的BBS,所以用了同样的配色风格和图标Logo什么的。和内容恢复一样,这是个力气活。
我不喜欢博客的形式,因为博客太外露,太直白,太不含蓄。这也就是为什么使用论坛系统的缘故,进入一个论坛你看到的是论坛版块分类,然后点进去是文章的列表,直到至少点第三次鼠标的时候才看到正文。能有这样耐心的浏览者大概都会花些时间把帖子浏览一下。而我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浏览者。而博客一点开就是文章,还不只是一篇。所谓的一目了然能让人以最快的速度肯定或者否定,所以对于博客,标题党的价值更大。
我喜欢重复写某个东西,有的时候是灵感有限,有的时候是需要补充,对于论坛,每次更新,更新后的文章都会自动排到前列,而博客是按照时间来排列的,尽管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按照修改次序排列,但显然不如论坛来的方便快捷,毕竟我只是个设计师,不是程序员。
对于博客,内容的分类的效果显得弱化很多,我每次看到一个博客都很难去点击某一个分类看相关内容,只是根据直接映入眼帘的内容来判断一下分类。这对于内容的重复利用很不利,人们大不会对2p以后的内容产生兴趣,“归档日志”更显得如此生硬。我不得不想出一些方法吸引人阅读我曾经的作品,而论坛在这一点上明显做的更到位——人们自然而然地会阅读那些被广泛阅读的文档,而博客恰恰弱化了这些。(补充于100111)
今天巴黎大寒,下了大雪(当然,跟北京还不是在一个等级的),今天雪后又大风。这个冬天令所有法国人感觉刻骨铭心,因为风雪交加,因为天下大寒。到底有多冷呢?法国报纸也说“寒冷预警”,法国大部分地区(超过50%)都下雪了,巴黎最低零下七度,一些地方的降雪打到了20厘米,阿尔卑斯山的降雪达到70厘米。就连往返于法国英国之间的欧洲之星火车都因为寒冷给冻住了。
今天上学的学习成果:dl.dropbox.com/u/1236860/mjm20100108.swf
我不喜欢Blog的形式,但今天却只能把Blog作为发布个人信息的平台了。
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对网站的ThePoker板块进行丰富和美化,到今年开始我自己已经基本上满意了。谁知道刚刚过了元旦,发现BBS不能访问了。我仔细看了一下,除了BBS其他的板块都可以浏览,起初我还是怀疑是asp程序的问题,结果检查了一下留言本和其他asp程序发现都运行良好。而thePoker打开就显示”错误:拒绝访问”。我查了一下,这应该是访问权限的问题。而我自己也从未设置过论坛的权限,所以我自己的判断是被网站空间提供商给屏蔽了。考虑到最近国内风头正紧,所有备案有问题的网站都被遭关闭,很多下载网站以传播淫秽信息的名头被封,到今天,大概工信部开始对论坛下手了。
所以我才觉得非常不公平,因为我的thePoker只是用了论坛的形式,几乎没有人注册,而且所有信息都基本是我自己发布,所以从内容来看,是一个纯粹的个人网站。很大程度上我为了保证信息的原创和独立,更改了注册方式,所以想成为论坛用户也比较麻烦。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形式,在今天则被株连。估计ISP接到了上级命令,要清查所有论坛,这个清查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封掉。对于服务器的拥有者和管理者,这个工作无非就是写个脚本一点OK就可以完成,而对于我这样的用户,这种行为无疑于阉割。
看《英国达人》和《美国达人》。观影的顺序是这样的,先看了《英国达人》第三季,也就是2009年的苏珊大妈亚军的这场,我在拍手赞叹之声之后回马一枪,看上一届的《英国达人》,冠军是一个街舞少年乔治·山姆森。后来又发现还有《美国达人》,就看了最新的那一季,不过没仔细看,看了前面几集就跳到结尾看决赛了。有感想若干,散记如下:
一、英国达人比美国达人好看。个中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还是国民素质。英国达人给予的奖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为女王和皇室演出的机会。10万英镑和这个机会相比,完全是附加值,无论是说出来还是让人听起来,都觉得冠军得到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荣誉,还有梦想,还有向伟大的文化和最高权力和传统致敬。每个人都可能通过各种机会获得10万英镑或者更多,而给女王演出的机会又有谁能轻易获得呢?所以能看出来英国达人的选手在参加比赛的时候是怀有热情的。而美国达人呢?在百老汇演出的机会真那么有吸引力么?还是那100万美元吧。如果换成给总统献艺的机会恐怕更没有吸引力,这小子没当总统之前和我们还不都一样?如果得冠军奖100万美金加总统给我演出那倒还有点意思。(顺便可以联想一下国内的选秀类节目,什么样的冠军奖励能达到英国达人的高度呢?给涛哥演出的机会?您还是给我一千万人民币吧。)
二、英国达人这类节目其实各国都有,这几年我们国家也一抓一大把,超男超女星光大道,此起彼伏。不过看多了也不免疲劳,但为什么看英国达人的时候没有那么腻烦或者雷同之感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节目编排的比较好。第一、《英国达人》放大了海选,参选的选手在第一时间站在大舞台上,面对的不仅仅是几个专业评委,还有评委背后的无数观众。选手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大众的肯定或者直接否定,而在这期间,最好看的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大众的看法。从登场时的唏嘘到下场的时候获得的欢呼和掌声,这个过渡胜过最专业评委的评述,并能以最快的速度渲染舞台上下的气氛。看这样的表演,不激动才怪呢。
三、英国达人的节目不是纯粹的歌舞类选秀,选择的范围因此很广,各类技艺都可以上台表演。所以乐趣多多。除了高雅的歌剧、舞蹈,马戏腹语之类的把戏也有很多达人上台展示,甚至还有打嗝放屁脱衣舞巫婆诅咒之类的下流玩意儿在海选都可以看到,并且是很能吸引眼球的部分。幸运的是老外也不排斥,通过合理的取舍剪辑放到节目里播放,增强了海选的乐趣。
四、这类节目的评委很重要。《英国达人》的评委采取了我喜欢的2男1女组合方式,除了比较专业以外,评委在评判的过程中说话都很简单明了,好就是好,差就是差。不像国内的海选节目海选的时候,一上来就纠正选手的唱功、咬字、音准等等细节,就差在自己脑门上贴个纸条,上写:”我说的真他娘专业!“事实情况是参加此类节目的选手都不一定是专业的,所以完全没必要说这些,你只要看出这孩子是棵好苗子,有天赋,可以培养,就够了。是不是够专业,你点拨以后见分晓。谁也不是一上来就是专业演员不是?看过《英国达人》你就会觉得国内的评委的差距,还是放不开,老拿专业知识当枪,喜欢不喜欢完全也可以是纯个人的看法,你不喜欢,也肯定有人和你一样不喜欢,不过国内的评委对自己的态度总是不太有信心。老想摆出一副谆谆教导的样子,说的话不疼不痒。对于观众真的需要这样的评判么?他们有着不专业但绝对的好恶,他们更喜欢看到一个站在他们一边或者对面的意见,这样才够激烈,才好看。不要担心评委之间的冲突,因为最终他们会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一定有一个选手另所有评委举牌通过,冠军不是评委的冲突决定的,而是通过自身实力摆平了所有评委的冲突而产生的。
(顺便说一下,Simon Cowell确实很有范儿,Amanda Holden很漂亮)
__听《易中天讲战国春秋》__
我还是比较喜欢孟子,喜欢他的“仗义”。
__听《马未都谈收藏》__
讲到明清士人的审美情怀,从含蓄到矫情,最高境界是病态审美。举出的几个例子颇有意思:裹脚、金鱼(集鱼之大丑反而成美)、哈巴狗(近亲结婚产物)、梅花(所谓病梅为最上等)、太湖石,等等。
__听雷鬼__
不软不硬的风格,听的时候头脑之中总有一个穿着草裙的岛民土著跳舞的身形,然后就是一头麻条一样的头发。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__看完了《老友记》__
用老王话说:真不错。
自然是躺着。
Oh Yeah! Come on 2010!
虽然巴黎每年的最后一天在铁塔下都有万人倒数的盛况,我还是决定在家呆着,这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打工结束回家路上就被小小地震惊了一下,平时稀疏的 公交车挤满了人,我鼓足了勇气才冲进车门,挤在一堆棕色黑色皮肤的人中间,我能从他们的皮肤、口音和神态中嗅出来非洲阿拉伯裔的后代的味道,这些味道混合 着来自巴黎的廉价香水的椰子味儿,构成一个奇怪的缩影。这些孩子也许会出现在明日早间新闻的某个画面之中,奔跑过燃烧的汽车。
一边看《英国达人》一边写《年度总结》,两不耽误。
打工结束的时候我都无时无刻不在想赶回家中,我理想的顺序是这样的:回家后吃上一块面包然后去洗澡,洗澡后将屋子打扫一下,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泡上一杯咖啡,坐在电脑前开始浏览网页。但这个简单的过程却总是那么难实现。
第一次听到此歌是看电影《诺丁山》,最近又听了两个版本,一个是看《英国达人》一个男生Shaun Smith演唱了这首歌,另一个就在网上搜Michael的歌的时候,他小的时候居然也翻唱过这首《Ain’t no sunshine》,很轻柔的歌曲,很动情,所以不硬。
Ain’t No Sunshine lyrics
Artist: Bill Withers LyricsAin’t no sunshine when she’s gone.
It’s not warm when she’s away.
Ain’t no sunshine when she’s gone
And she’s always gone too long anytime she goes away.Wonder this time where she’s gone,
Wonder if she’s gone to stay
Ain’t no sunshine when she’s gone
And this house just ain’t no home anytime she goes away.And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 I knowHey, I ought to leave the young thing alone,
But ain’t no sunshine when she’s gone, only darkness everyday.
Ain’t no sunshine when she’s gone,
And this house just ain’t no home anytime she goes away.Anytime she goes away.
Anytime she goes away.
Anytime she goes away.
Anytime she goes away.
呸呸呸!
从上周我就感觉体内有火,周六便感觉有些不畅,鼻塞,嗓子不舒服——这是我感冒的前兆,几十年下来,这点经验还是有的。不过到了周日,两天下来喝水的努力 因为丰盛的晚餐而毁于一旦,有酒有肉大快朵颐,结果就是第二天开始症状严重,周一的体力工作又加倍了痛楚,回家后洗澡后一放松就不成了,浑身酸痛,鼻塞头 晕,难受死爷爷了。至次日,病至三重,不能行,于是在家休息了一天,以下略记数字,以不枉宅一日。
病中头晕脑涨,干什么事情都没有心情,于是想看看电影。看什么电影呢?恐怖的惊悚的自然不看,嫌疑侦探之类又太费脑子,最近的大片都看得差不多了,除了敷 衍了事之作就是根本不上谱的傻逼制作,我虽然病了,还不至于烧坏了脑袋看这些片,最后看了几集《机器猫》,又看了《美食从天降》。一个是讲未来世界的机器 人帮助生活不能自理儿童的故事,一个是讲疯狂科学家造生产食物的机器的故事,也都算是科幻片吧。
看完电影觉得这片真俗套,不过看着不让人觉得讨厌,动画片里面每个人都可以在“某某总动员”之类的励志类动画片里找到类似的角色。我们的动画片就不能做这 样的复制,想来原因也简单,那就是人家米国强调的是个人,在一部影片里你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性格。而我们的影片看到的是整齐划一,除了统一还是统一——在 一部影片中你就看到了无数被复制的类似的性格,那么你还会在其他同类影片中期待些什么呢?说实话《建国大业》还真是不错的影片,每个人的性格都那么不同, 色彩鲜明,这就是历史和文学的区别,历史中的人物性格精彩源于现实矛盾之下的突变,而文学中的人物性格则更多来自于对现实之中的复制。所以同样是主旋律影 片,历史剧绝对比非历史剧好看。
某个时候,高大、黝黑的姑娘考虑过嫁给珠宝商的儿子。好几个小时,她默默地坐着,聆听他的言说,随后她开始发怵了。在他关于处女贞操的言说下,她开始疑心存 在比其他男子更不堪的色欲。时不时地,她似乎感觉他一边说话一边将她的胴体揽在怀里。她想象他将它在白皙的手里慢慢地转动,定睛凝视着。到夜间她梦见他咬 啮她的胴体,下颚滴着鲜血。她作了三回这个梦,随后便同另一个人行了苟且之事,那人根本啥也不说,只顾趁着激情当真咬她的膀子,那齿印数日之后历历可辨。
——看了一个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纸团》推荐之人语批八字“俗世传奇,遍地悲剧。”在我看来,这是一篇充满隐喻和呼应的文章,多少幸福和伤感都融在了最后一句“在冬天,他把抄录在纸片上的思想的零碎念给她听。读过之后,他开怀笑了,随后塞进衣袋里,变成圆而硬的纸球。”
看一篇研究梵高先生之死的文章《梵高密码》。 有先生一句诗言“我的向日葵烧坏了我的眼睛。”据说此话反映出梵高在作画时承受着交感神经的病痛,他的瞳孔也因因压力变得大小不一。对于瞳孔一大一小这个 事实还可以通过那副著名的《麦田上的乌鸦》看出来,此段分析很有意思。而这种由长时间作画的姿势导致的二头肌三头肌的肌肉和软组织损伤,到后来延伸到了神 经和颈部、头部——也成为了他日后割掉耳朵的诱因。当然还不能排除苦艾酒的作用。
看《百家讲坛》将两宋凤云,谈到岳爷爷两首辞《满江红》、《小重山》,出一人执笔,却截然不同的心境。一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此中之悲凉大概当世只有辛弃疾“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可相比。
想起一个词“罹患”,似乎是说得某种病,且得是致人于死地的那种重病。所以若说“我当年罹患脚气”似乎就不太妥当……
摘抄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