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打哈欠是地铁里最有趣的景象。 每天早上你走近地铁站往往能看到许许多多疲惫的面孔,这些面孔中大多人都是早出的,也有一些晚归的。这些表情都大似相同。有的人双眼迷离,他的心还在被无可奈何的踹开而仍然散发着体温的床铺之上;有的人佯装出一副睡意,以此让自己与这个乱糟糟的早晨隔离开来;但无论如何,你都能看到哈欠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身上,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其中的幽默不是所有人能体会,如果你是正人君子,或者为所谓的“建立在他人不幸之上的快乐”这样的想法所缚,那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我想孩子们如果有我这样的身高,可以轻松地一览人群里的面容,那他们一定会兴奋地笑起来。 我觉得那些尽量避免过度张开的嘴的失败是这其中的亮点。比如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个漂亮的小嘴姑娘打哈欠时她的嘴大到足可以轻松地放下一个李子;而有的人本来就有着浑厚富有弹性的双唇,那么你可以猜猜到到底能放一个苹果还是一个梨子了。我甚至想到如果我有静止时间的能力,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肯定对他们好点——往那些嘴里放上一些橘子或者猕猴桃之类绵软多汁的水果——当然是放整个的。当然也有很多人都在尽量避免有碍观瞻的哈欠,但这个生理反应若强加克制,尽管嘴能够变小,但那充盈着气体的口腔和下颚仍然使之暴露无遗——如果这时候再有眼泪顺着面颊流下那就更精彩了。

与前文无关。

我有如下可选的题材继续记忆性的描述:拥挤、吵闹、吐痰、排队和打架,每一项都有可能向着非常有趣的方向发展,所有的题材每天都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在地铁里,这简直如空气一样到处都是,包围着每一个人。

地铁里是个施展拳脚的好地方,人们因为挤压和恶劣的空气会瞬间失去理智,成为动物和别人口中连动物都不如的东西。然后杀气顿生,只要不被因为打斗而伤及自身,所有人都在一种鄙夷的眼神之中显得得意洋洋。这是一个考验任何教养的地方,同时被考验的还有忍耐力和保持一颗平常心。我曾见过很多外表光鲜亮丽,文质彬彬的乘客在极短的时间内现怒目金刚相,佛家所言的一切贪嗔痴慢都毫不顾忌地跑了出来,兴奋不已地布置着战场。而此时的一个简单的平日里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动作都会成为导火索,以至于到后来我们追根溯源想弄清谁先动手的时候都难以说清。——总之最后我们都会归咎于这拥挤的环境。

我一直期待有个人在拥挤的车厢里“呔——”地大吼一声,然后一个身影奋不顾身地挤出人群,紧跟他的那个人一个大鹏展翅跳出人群(这期间要巧妙地避开头顶上的扶手和即将关闭的车门)这两人一前一后吊足了每个人的胃口,人们在贴满广告画的老旧的车厢铁皮后面显得异常地遗憾(至少他们想弄清楚后者到底被偷了什么)。但事实上这两位不过是充满武侠精神的异想人士,他们记恨对方,因为上述可能的种种原因之一要决一高下。但是武侠精神告诉他们拥挤的车厢不是理想的决斗场所,至少也要在站台上——只为了赢得更多的尊严和掌声。


nothing but…

我想每天只写十句话应该不是件难事。所以我想这么干。因为除此之外我发现这生活平淡得无任何乐趣可言。我以写下的文字作为一种途径,来证明社交生活的趣味,如果写下的文字>说的话,我终将获得一个结论。

我感到向朋友询问“最近有什么有趣的事儿”是一个无比悲哀的问题,提问的时候无不是在审视自己,看自己到底无聊到了什么地步。

我的朋友们表现出异常的冷漠,我猜想他们也许生活的很自在。或者(更可能的一种解释)是我过于自作多情,想像过太多和朋友一起的时刻(而事实上我们不过是通过各种理由避免与对方相见)有一段时间里我热衷于分析我的朋友们的生活,做出一系列可能的假设,以此为我们之间的疏离找到一个解释。

我时常想起我乘坐过的巴黎的地下铁,这个时候我在地球的另一端,在远东一个以人口稠密著称的国家的人口稠密的城市里。而地铁就像一个巨大的沙漏,生活在城市两端的人们都汇集到了这里,让“稠密”的概念更加具象且充满质感。一切有趣的事情都可能因为这么多人的同时存在而发生,但事实上每天只是很平静地重复着,为此我不得不花很多脑筋观察或者思考,所以这个时候我会很羡慕孩子,他们可以像一个富翁一样炫耀自己的想象力。

拥挤的开始不是呼吸上的困难,而是来自视觉上的压力。前苏联时代修建的地铁站拥有高大的厅堂和楼梯,这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在一个高度俯瞰整个车站。而当巨大的人流涌入的时刻到来,你会感到任何摩肩接踵的“广场”都是可笑的。往来人流之中有一大部分人都不属于这个城市,他们像从地下冒出的竹笋,尖利而锋芒,对所处的环境一无所知。

他们身上巨大的背囊便是标志之一,这使他们自己显得虽然渺小但并不令人取悦。为了疏导过于旺盛的人流,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想出来的办法并不是规划出合理的路线和树立引导标志,而是在每一个出口和拐角放置一人,抹着自己额头上的汗珠对着逆向而行的迷路者大喊:“你!回来,这边走!”

某个迷失了方向的人毫无办法的时候就会走向一个参照物,一般来讲这个参照物是如如不动的。往往就是那些斜倚在巨大廊柱旁疏导交通的人,无论怎样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他走过去客气地提了一个问题,背上的重负使他显得格外谦逊。而他也因为这份谦逊获得了指路者一如既往的答案“那儿”——说话者表情颓丧,低着头,只对他看到的双脚周围的一块地砖发生兴趣——我意识到这个岗位的竞争者必须是四肢健全的,于是负重者转身,向那只手滑落的方向走去。

我感到有所领悟。如果可以用机器替代这冷漠的交流,岂不能让我们彼此都更好受些吗?

续前文

  1. 我实在不明白“John”为什么要翻译成“约翰”,如果明白了这个问题,我的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就释然了——“Johnny”为什么会翻译成“约翰尼”。
  2. “狼抱柴禾狗烧火”是我从小萌那里听到的话,此话语出华北燕冀一带河北农村土话,用来形容一帮不靠谱的人在一起瞎忙活一件事儿时热火朝天的劲头。用蒋勋老师的语气评论的话就是:“……这七个字用得多好。这是……‘好的文学’。”
  3. 马拉松比赛的关键就是端正心态,为了保持已经端正的心态,窍门之一就是要“常回头看看”。
  4. 我恐惧于融入人群,马拉松起跑前在几万人群中的等待徒增我的恐惧。我感到焦躁不安,希望找一个地方清静清静。直到终于起跑,每一个个体独自散去我才感觉好些。这种恐惧感时刻包围着我,即使在前往剧院听蒋勋老师的讲座的时候,当我看到周围那么多人等在那里的时候我忽然感到自己非常愚蠢。我最近经常对自己念叨四字“远离人群……”
  5. 我想我真正的朋友们也有“远离人群”之心,为此我倍感孤独,甚至开始有些记恨他们。长到这个年纪,和看得上的熟识之人打个招呼都是奢望。
  6. 我时常考虑法语对于我的影响,而日前越来越感觉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好处不只是交流(事实上,我甚至并没有更多所谓交流的机会),而是让你有可能去理解另一种文化,如果有幸,你可以欣赏这种文化的精妙之处。
  7. 马拉松比赛前我前往鸟巢领取号码。看到阳光大风下明晃晃的鸟巢和脏兮兮的水立方颇有一种荒凉的感觉。回想起在希腊和巴塞罗那看到的昔日的奥运会的运动场,无不令人感怀这样的建筑的意义所在。鸟巢附近的煎饼摊都因地而贵,5块钱一套,当时本腹中饥饿,惊闻此价,顿感汗颜,掩面而逃。荒凉感倍增。
  8. 病痛是有信仰之人与其信仰之间相互考验的机会。
  9. 蒋勋老师北京讲座最后以朗诵他的一首诗结束,名为《愿》。我喜欢其中两句“如果妳是島嶼,我願是環抱妳的海洋。/ 如果妳張起了船帆,我便是輕輕吹拂的風浪。”
  10. 法语里有很多种表达“爱人”的词汇和方法,而纵观我们的语言,尤其是白话,竟是异常地少且苍白。几十年来我们养成了羞于说出“爱”的习惯,这个习惯影响了我们的语言。
  11. 闲时网上搜索了一下“高中数学”,结果发现我果然都还给老师了。想到的乐趣之一是三角函数的读法。sin,cos一般没什么问题,tg、ctg的读法可谓花样繁多,热闹非凡。有读“摊几体,扣摊几体”的,也有念“坦听得,可坦听得”的,还有念“坦提,括坦提”的。我觉得关键在于发音是否有结尾的辅音“t”,结果查了一下,英文是“tengent”,看来数学老师的英文都不咋地啊。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老子》

放假后第一天前往北京剧院,彼时人头攒动,京城皆来此闻道。

蒋勋老师也是果粉,说他曾经为了给学生讲课,买了新的apple G5,货到了后,他邀请朋友和学生到家,开了瓶上好的红酒,大家饮罢美酒,再一起打开华丽的G5,欣赏这件作品。这个过程颇为仪式化,十分装逼,令人羡慕。蒋勋老师谈到G5开机键的设计,并没有如一般电脑那样放在前面,而是放在了机箱背后。(用卢技术员儿的话说,得“掏”着开机)这个设计实在是精彩,而蒋勋老师的说明更是精彩:“…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设计!我们知道,触觉touch是非常具有私密性的感觉,而苹果注意到了touch和privacy的联系而把开机键安排在了后面。让我们接触开机键的时候就像触摸非常亲密的对象一样。”

蒋老师以花开题,讲竞争力之于美学的关系,提到佛陀拈花一笑心心相印的典故。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时迦叶奉佛敕,顶礼佛足退。

“美学”一词源自德语“Ästhetik”(音:爱赛地卡),英文做“Aesthetics”。是日本人翻译的为汉字“美学”的,原始的含义更靠近“感觉学”一词,如佛家所言“眼耳鼻舌身意”,亦如康德所言: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 __摘抄 “设计十诫” by 迪特·拉姆斯 Dieter Rams_______

  • 好的設計是創新的(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
  • 好的設計是實用的(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seful)
  • 好的設計是唯美的(Good design is aesthetic)
  • 好的設計讓產品說話(Good design helps a product to be understood)
  • 好的設計是隱諱的(Good design is unobtrusive)
  • 好的設計是誠實的(Good design is honest)
  • 好的設計堅固耐用(Good design is durable)
  • 好的設計是細緻的(Good design is thorough to the last detail)
  • 好的設計是環保的(Good design is concerned with the environment)
  • 好的設計是極簡的(Good design 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

一叶知秋 by erain @金海湖 北京 平谷

国人真是悲哀,纵有一个七天的假期还鼓乐齐鸣,奔走相告,还曰:“黄金周”。而这掺水的“黄金周”不过也是借了一个周末勉强凑成,假期后还要连本带利工作7天还个干净。法国人的假期有一词曰“搭桥”,说如果周四上班,周六是节假日,那周五就不上班,一桥横跨两岸,也不用后来再找补,实实在在地延长了假期。我们也学了一把,不过却用反了,这桥搭在了工作日上,结果就是个缩水的假期。其实更悲哀的是十一之前的那个中秋节,周末加一天的假期势同鸡肋,还恬着脸美其名曰“中秋小长假”,令人赫然无语。用具时髦的话说“长你妹啊”!

这个7天长假,说不上精彩纷呈,但也险象环生。

先是陪着老丈人丈母娘去了一趟平谷金海湖过了个周末,期间徒步,戏水,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赏初秋京郊农家的美景,偷老农家的倭瓜豆角,颇有乐趣。不过客观来讲,金海湖算是距离市里远近适中的京郊景点,和密云怀柔这些景点密集的区域比起来,人显得少很多,路也好走,我们于假期第一天前往,是很正确的选择。

回来以后本来计划和罗老师一行同游龙门涧,但罗老师忙于复习考试只能取消。也得以趁机在家休息一日,这一日晚我们到家门口的“孙家班足道”花了不菲的价格享受了足底和腰部背部的按摩。这个享受的过程实在是一言难尽,我这本来就有些虚火的身子被捏得大汗出了两身,这家足道馆主张走经络,经络就是那些你身体里看不见得小点点,因为小,所以要稳准狠,所以要用力,所以就疼,所以我就喊,所以我就脑袋扎进按摩床头的窟窿里,所以我就紧紧抓着床围子,所以我紧咬牙关,我的牙关啊——他娘的完了事儿我赶快吃了点东西让牙关放松放松。

足疗的重要性和牛逼之处就在于让你深刻意识到你的脚的存在。按摩师一边使劲一边遍历我身上的弱点,这些弱点伴随痛点让我记忆深刻:脾胃虚,心肺弱,身体疲劳,睡眠不佳。我辩驳道:我睡眠还不错啊,属于沾床就着的那种。按摩师说:“这里(很疼的某个点)是头部反射区,睡眠不好这里有反应,这个睡眠是双向的,你应该不是失眠,应该是……嗜睡。”

好吧,你怎么说都有理,反正疼的是我。

下午的时候我和小萌过来咨询过一下,本来打算选两个小时的全身经络按摩,现在想想,幸亏没选。对这个选择庆幸不已的时候我正趴在按摩床上,紧闭这流着泪的双眼,以分秒计算着时间。从按摩院出来天已经大黑,腿疼得不得了,据按摩师说,经络打通要作用一段时间,有轻微肿痛是正常的,之后就能感觉很舒畅了。于是去饭馆吃了点东西,便早早睡了。

之后的两天里,我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首先是我吃了好多东西,然后我把它们吐出来,再然后仍有更多的东西想从我的胃里出来,我想一个战士一样对抗着,期间发了四个小时左右的烧,最高到38度5,最后我终于等到了呕吐感平息,这个时候我非常饥饿,我目睹了家里人吃了几顿丰盛的菜肴,却不敢吃一点。直到假期最后一天我才确认恢复并开始正常进食。

我和家里人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病痛都感到很奇怪,我历数了犯病之前吃过的所有东西。最后发现的嫌疑最大的对象是饭前吃的一个凉红薯和晚饭的鸡蛋炒黄瓜。但我查了一下,百度上说这两样东西一起吃没事儿,我妈却说不成,会肚子疼。这个假期的收获就是走进了一次科学,亲身证明了这件事,并得出结论,百度我操你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