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看到每个人都在说新年快乐。 我也在这么说。 但实际上。 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就像一觉醒来。 仍然感觉很困。 _____ 对了,还有一件事儿要记。我从2013年最后一个白天憋到了2014年的第一个白天。尽管我睡得很早,但我的屎完成了一次坚挺的跨年。
2013-12-25 摘抄 [星期三 北京 晴]'
“下班了,冻成狗。”
2013-12-10 随笔/黑海 [星期二 北京 大风]
这个年末显得有些冷清,因为许久还没有等来入冬的第一场雪,而显得更加冷清。
黑海。
走下楼梯的时候呼出热气,被迎面而来的寒冷劈成两半,从我的两颊划过。背后是一个尚不明朗的早晨——一个标准的工作日的开始。沿途是川流的人群,无论走在哪里,都有人向你迎面走来。比如身穿厚重棉服的老人,带着帽子口罩,眼睛的光芒从口罩和帽子的缝隙中探出来,他们看到我穿的破牛仔裤。他们似乎有话要说,好像是一些警示格言或者是人生哲理,但寒冷阻止了一切,让他们闭上嘴,推着他们继续往前走。
尽管这样,我还是看穿了他们的想法。他们抱怨我这样的年轻人不应穿的这么随便。时尚对于他们就像一把刀,迎面割碎他们剩余不多对于青春的回忆。他们自然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了异于寒冷之外的痛苦。但时间的车轮就这么滚动着,今天压向了你,明天也会压向我。
走下楼梯,进入巨大的隧道。和从各地来的要到各地去的人们拥挤在检票门口。我喜欢看地铁里人们的背影,反映着一个个不同的现实。他们的表情其实大都差不了太多——没有彻底清醒的,或者已经开始奔跑为又一个迟到下赌注的,还有走在一起的小情侣们,看到那个女孩的黑色紧身裤和微微翘起的臀部,我都会默默地祝福她身边的男生:“you lucky bastard!”我的意思是:好好珍惜吧,我的孩子。
地铁里到处都是广告,各种屏幕,各种灯光。即使这样,人们还是低着头,沉浸在自己手里的屏幕上,于是地铁里呈现出一种奇怪的景象。让我想起在巴黎地铁里,人们来自世界各地,眼睛、皮肤和头发都是不同的颜色。当然还有气味,各种气味。而在此地此时,放眼望去,黑色的头发如同海洋,我不会游泳,因此感到窒息。
我时常梦见自己在家里,站在厨房的灶台前。外面的天非常的蓝,但气温显然很冷,因为没有一丝云飘在空中。树枝摇晃,传出风吹过的声音。而在温暖而安静的屋内,炉灶上的热火旁边,寒冷只能存在于意想之中。等到热水翻腾我才缓过神来,撕开手里的调料包倒进锅里,看到粉末因融化改变了沸水的颜色。等粉末散尽生出另一派沸腾的景象时倒入面条。这时浓烈的香味飘出,出前一丁骨汤拉面,果然名不虚传。(记录提高生活品质的法门之一)
记录生活的一个细节:“问一下有没有特价的三明治。如果没有那就要金枪鱼的三明治,要香奶酪面包的,加一份鸡蛋,4元,不要生菜其他蔬菜都要,多放些西红柿,要西南酱,番茄酱和少许蛋黄酱。加热。”
摘抄:“我想在中年的时候回到那里,开一间咖啡馆,坐在店里,等着漫长旅途中认识的人推门进来。” 名著总给人一种错觉,以为必定是数百页的长篇,尤其是你仅仅听到过一个书名和作家的名字的时候。——这是他的代表作,如果幸运地了解这个作家以短篇小说见长那么也可能略加猜测。但如果一无所知,那么可能会错过一本好书——一本可能没那么厚重的好书。
摘抄加缪《局外人》(link):“…… 接着,我有对准那具尸体开了四枪,子弹打机去,没有显露出什么,这就像我在苦难之门上急促地叩了四下。
不软131126 / 立场记
来自杨一,因为西北风,小调,骚曲,所以不软。《立场记》
2013-11-21 细枝末节 [星期一 北京 晴]
原本以为秋天快走了。 但你抬头看看, 冬天还没有到来呢。
- 听广播有人称李雪健老师为“苦逼小王子”。
- 看《走向死亡》(the Walking Dead),感觉剧情快继续不下去了,还有人总结这片就是三个字——削颈疼。话说僵尸片真是拓展了影视剧的一大门类,如今什么题材都能和僵尸揉在一起,僵尸不仅“虽死犹生”,且如果愿意,还能像《温暖的尸体》那样复活,真是原料丰富,做法随意。
- 精神空虚的迹象之一是亲近电视节目。我大概统计了一下,最近至少在跟三部美剧,一部英剧,间或看一部法语小品电视剧。这一切都于提高语言水平无关。而家里若干本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以及GRE词汇,法语教材都无一例外被冷落——而这一切与提高生活质量无关。
- 原来雕刻时光咖啡馆是个台湾人开的。但几日前给雕光打过一次咨询电话,其店员表现得非常不懂咖啡,且不懂服务。
- 双11本来就不是个节日,可惜付费以后我才清醒过来。我在23:58分下单买了个咖啡壶,怀着一个占了天大便宜的美好心情如梦。我其实对这种促销有着清醒地认识,却在看到老婆买了两件衣服后把持不住,晚节不保地花了120块下了单。结果第二天发现价格并没有长回两倍,低至5折都是扯淡,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此单包邮。但再静一静,才发现我还缺一个手冲壶。妈的。
- 买了游戏《仙剑奇侠传5前传》,以此为小萌“宅女”的称号正名。
- 回家的路上途经北京南城,有一种从巴黎市里到93省的感觉,大巴黎领域之内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巴黎,那上面行走着各色各样来自异地的人。而这里则有第二个北京 ,人流如注,面色各异。大包小包,拉家带口,和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一起争抢着马路奔走。这地方十年之前就已如此,而今天仍然给人一种会永远这样下去的感觉。
- “Faire Quelque Choses!”
- 摘抄:人们被同类死亡的景象击中,看见自己的未来,嗫嚅着,脸上闪现出纯净的哲学色彩。——阿乙《春天在哪里》
不硬131125 / Chambre avec vue
因为软绵绵的吟唱,淡淡的海风,所以不硬。来自Henri Salvador。《Chambre avec vue》(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2013-11-07 读书笔记 [星期四 北京 晴]
《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 以散碎的时间阅读了这本用散碎时间写成的书,一边阅读一边欢喜赞叹。卡尔维诺是游戏文字的高手,文字背后是他的逻辑的强大,更是无尽的想象力张扬的演绎。而文字却又异常华丽且考究,每一篇都像寓言一样举重若轻,你能读懂文字的表面,或很轻易地就被那些迷人的文字所俘获,但总觉得要花些时间参透文字背后的深意。 这是一本西方人描绘的“山海经”,书中记录的每一个城市都魅力非凡,却那么的不可触及。但当你合上书,看看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你会发现,卡尔维诺笔下的马可波罗也许来过这里。或者我们的城市也在向他笔下的城市那样慢慢变化。 读这样的文字如饮美酒。 《Eat, Pray, Love》 Elizabeth Gilbert
)这是英语课上老师推荐的一本书。当时没注意听,只记得她说这是“外国的饭岛爱”,于是回家后赶忙买来,结果发现封底的作者信息并不是饭老师,却是个叫“Elizabeth”的女人。再仔细看一下封面,原来是老师把这书名直译了——“(吃)饭,(祈)祷,爱”。又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讲述了人到中年经历生活感情低谷后经过旅行自我救赎的故事。虽然感觉被书名忽悠,但看到此书官方中文译名反而觉得比“饭祷爱”差太多:《一辈子做女孩》——多没意思的一个译名啊! 不过此书倒不难读,英文原版的好处是不必担心翻译差劲,还能领略一下英文写作的文笔。虽然也有不少的单词不太熟悉,但也不大影响整体理解。目前这书基本是在上下班坐地铁时阅读——为什么选择地铁这样一个人满为患的环境呢? 因为你是在读一本英文原版小说啊亲! 《命令我沉默》沈浩波
“我是人世中迷路的灰鹤 / 时间在秋天的密林里 / 命令我沉默” 来自诗人沈浩波的诗集。为什么要卖一本诗集呢?我这样问过自己。一方面是这个诗人的作品是真的好,好到让你觉得为了某一句诗就值得买一本诗集来读。(这种对于作品的喜爱是另小说望尘莫及的。)这当然是想读到更多同样牛逼的诗句。但即使没有那么多,想到最初打动你的那句诗你也会觉得欣慰,你会觉得是那些不那么牛的诗句铺垫了路,成就了那一首和那一句。就像诗人在此集里所说,连他自己都能感觉到,早年间的自己是在“通往牛逼的大路上一路狂奔。” 而这本诗集成书的时候他已经是诗坛“下半身”的代表了。 __ 我努力发现自己身边的有趣之处,这是生活无趣的表现之一。 秋天,赏雾霾,看红叶 “你们加班还有加班费?真不错。我们这加班就算信了天主教。”“怎么讲?”“根本没加班费——我们这就算是赎罪来了。”
2013-10-14 随笔 [星期一 北京 阴]
到底要走多远,才能停下我们贪婪的脚步。 其实所有的山都一样, 你在他脚下的时候 仰望, 你踩它在脚下的时候 仰望 星空。 《证果寺》 八大处总像一个充满禅机的笑话 青年爬上翡翠顶, 问: 禅师,第八处在哪里? 禅师笑着指向青年背后。 施主,你走反了。 看到青年沮丧的表情,禅师慈悲地笑笑: 来瓶冰水吧,十块一瓶。 注:翡翠顶是八大处一带山脉的最高处。第八处证果寺在另一个方向。 也许不考虑生命的意义的时刻便是生命意义展现(显现)的时刻。 一辆自行车从老张佝偻的背后飞驰而过,险些撞倒他。老张转过背,看着骑车人的背影,要张嘴骂一句什么却没有说出口。隔了一会儿,他仿佛回过神来,自言自语地说:倒不如把我撞到……而后便低着头,继续向前走。
2013-10-06 假期小记B [星期日 北京 霾]
Day5 睡到天大亮。太阳透过浓重污染的空气顽强地射下来。 逛街,吃饭,看电影。不对,是冒着大雾逛街,吃饭,看电影。
Day6 品尝了危地马拉安提瓜咖啡。(Guatemala Antigua)
百度如是说:危地马拉安提瓜咖啡不仅豆表光滑硬度高、质量好,更浓郁而酸和甜的完美搭配,再加上一丝丝的烟熏味,更强调了它的深郁及神秘。安提瓜岛(Antigua)是咖啡的著名产地,丰富的火山土壤,低湿度,强烈的太阳光和凉爽的晚风是安提瓜地区的特色。危地马拉安提瓜咖啡的风味口感特征:浓郁,口感丰富,具有烟草味。口感柔滑,于芳醇中略含炭烧味,就好象巧克力的甜美和烟气混合在一起。由于这种独特的炭烧香,安提瓜咖啡又被称为“香烟咖啡”。
和前一阵喝的“派克市场烘培”咖啡味道很相近。第一次喝用的是法压壶,手动研磨成细度研磨,由于感觉粉比较细水温没敢太高。萃取出的咖啡色泽并不亮丽(这也许是法压壶萃取的通病),闻起来湿香不如干香浓重,喝起来感觉苦味儿明显,没有很浓的酸味。看来不是很好品质的豆子(对星巴克出品的单品我总有这种感觉)。烟熏味不是很明显——本来很期待。味道不明显的缘故也许和存储的时间偏长味道有所损失有关系。
目前感觉网上,尤其是百度知道这类网站,对咖啡口味的描述都不太准。一来是网上描述的都是等级较高的咖啡,或者是该品种最好豆子的风味。但实际上市场上流通的,尤其是在大陆能买到的都不是等级很高的豆子,网店上几十块的蓝山你信嘛?我喝过的比较好的耶加雪啡都自称是G2等级的,但没喝过G1所以也无从评价起来。所以要想喝明白,唯独就是多喝,且多喝好的咖啡。
其他
脖子疼了一天,感觉手臂也有些别扭。自己摸脖子,能摸到某个颈椎有痛点。
2013-10-06 假期小记A [星期日 北京 霾]
Day1
睡到大天亮,浑身的疲惫。起来以后慢慢悠悠的开始收拾屋子,吸地,擦地。就像很多个周末开始的那样。外面的天雾霭沉重地像要掉下来——事实上,它已经这样坚持了几天,我在期待某一个时刻天光洞开——这实在不像北京的秋天,不像十月的开始,和秋高气爽什么的根本不沾边,甚至是对着干。漫天的浓雾甚至有了新的名字:霾。多难写的一个字儿啊,只为硬生生的告诉你:这不是雾。人活着真累,呼吸都感到困难还要分辨雾和霾的区别。但所幸的是,这个时候天上似乎开始落下雨滴,像两种溶剂交融,重的那种缓缓流下。
到午后天忽然通透了许多,一阵风(你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刮起的)一下子把天吹蓝了,干净了,通透了。楼下的人明显多了,互相笑着,指着天,或者抬头仰望,有种奔走相告的意思。
Day2
好天气。跟爸妈约了打算去郊区走走。车一路向南——房山也许人不是很多。虽然也没什么特好的景点,但估计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出去,岂不是浪费了这么好的天气!人就是这么不知足,天气好的时候其实在哪里其实都一样,但人们总是纠结北京的月亮和纽约的月亮哪个更圆这样的问题。好吧,直到真正上了高速,你才知道被骗了——北京高速一日游,各种车辆组成的长队,尾气和鸣笛,被堵在路上的人们发出的谩骂声。人们与他们的目的地遥遥无期,据说河北因为大雾(或者是大霾?)封了路,还有前面一定是出了交通事故——北京的高速路有种烽火台的感觉,只要堵车基本就是两种情况,警察封路或者出事故了。那种交通事故发生后还有一条车道畅通无阻的情况叫做“外国”。据说离我们有十万八千里远。
我们没能坚持到房山,中途找了个出口下了道。去卢沟桥走了一圈,看了看宛平城,永定河居然有水了——记得小时候学校组织拉练从六里桥走到过这里,那时周围还是一片村郊的景象,永定河底一片荒草,似乎有人在下面放羊。那次出游让我懂得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跟春游是两回事儿,当时怎么就那么傻呢,还背了好多吃的和一本书!我还想坐在车里舒舒服服地阅读一下课外读物,结果到了六里桥集合几个老师钻进了一辆面包开路,引领我们一队学生开始徒步。
如今卢沟桥景色比曾经好了许多,河水湛蓝,还能远眺西山。人也不多。除去需要20块的门票今天算是来着了。
Day3
在家里看了两个电影,有些心神不宁。看着外面的天气不如前两日那么好,开始变得有些灰蒙蒙。
《星际迷航暗黑无界》 (Star Trek into the darkness) 硬派科幻的代表,企业号就是太空版的美国梦,很理想主义的那种,理想主义到主角最后身中辐射还能死而复生。spark船长的发型我一直很欣赏,我要是来那么一个发型一定错不了。
《温暖的尸体》(Warm bodies) 剧情扯,主角帅气。僵尸都能变回人类,爱情真伟大。
《环太平洋》 (Pacific rim) 机器人打打怪兽。制作精良,尤其是怪物的细节。机器人设定有些弱,有武器不早点使出来,多造几门大炮感觉比研究什么同步率更实用。
《Breaking Bad》完结 海森伯格终于挂了,完成了传奇的一生。
Day4
雾霾 清晨6点钟就起了,迎着薄雾前往顺义。第一次坐15号线,地铁里空调开得巨大,吹得人脖子疼。下地铁,包了个黑车,100块25公里。9点抵达目的地,号称“五彩浅山徒步步道”。据说是当地政府修建的便民健身项目。起点有个看门的中年妇女,很友好地给我们介绍了爬山的路线,顺义的山有种很强的丘陵感。属于余脉的余脉,这种山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果有雾霾,即使登上山顶,你也在雾霾之中。
全程据说有90公里,我和同伴的计划是爬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由于起得太早我感觉有些体力不支,幸好山路没有过大的爬升,基本是缓度上升和下降。但这个山的问题是植被太少且单一。一看就是近些年绿化种植的灌木和成片的树林,但规划好的路两旁没有什么树,走起来晒得难受,幸好今天天气不晴朗,偶有小风。我们翻过了两座山,吃完东西继续前行。结果到了第三座山路却断了,只能从灌木之中生生踩出一条路来。我不喜欢走灌木丛,里面尽是带有尖刺的植物和巨大的蜘蛛网。走在其中容易让人有迷失的感觉。但这样的一段下山路增加了爬山的乐趣,幸好视野不错,这段下山路花了我们一个小时有余。
复前行,终又看到了山路。爬了一个多小时逐渐下山,看了地图,于是决定从焦庄户下撤,乘车返京。焦庄户,多么熟悉的名字啊。有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焦庄户除了地道个人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窝头加小米粥。那也是我童年经历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老师不让我们带午饭,结果中午一群小伙伴看到村民扁担上的窝头和粥都激动得不成了,只有几个心思缜密的孩子,偷着带了几包干脆面,在角落里咀嚼着,一副先知的德意神色。
从顺义回京感觉头晕,脖子疼。回去揉了揉肩膀,觉得是颈椎病复发。北京城里一片灰色,好像那片被风吹走的雾霾又杀回来了,嚣张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