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今连看一篇文章都觉得累……不得不让我停下来闭上眼睛,同时进行短暂的反思,这个我称之为“休息”的过程之中我体验到了衰老。

  陷入一个循环:创作费脑子,会导致很累,不如去休息。于是决定看电影,看无聊的电影不累,但会导致犯困,看不无聊的电影又费脑子,同样导致很累。最后的选择是看纪录片,不会在情节上牵扯纠结,并且一般来说制作精良,又能够获得知识,实在是休闲学习两不误。但因对这类影片的喜欢往往看后心情澎湃,感觉人生短暂,要抓紧时间,创作灵感充盈大脑,继而想搞些创作。但是创作费脑子,会导致很累……

  听蒋勋的讲座让我和小萌对回忆青春期产生兴趣,于是两个小朋友面对面坐下来,互相讲故事。几个故事讲下来我才发现我的青春期真是无聊的可怜,既没有和小女生激情澎湃过,也没有和小男生共同谋划和当地恶势力进行不懈斗争过,唯一深刻的记忆就是帮我弟弟写作业。因为如果不答应帮他他就打我,不过他打不过我,因为我比他敢玩命,虽然他力气比我大,套路又比我多,不过我逼急了就上牙咬,这一招是必杀。

  这是小学的最深记忆,除此之外我能说出来的故事就是我小学还参加过足球队,第一次活动老师守门,说:“你们谁踢进门,我就给你们买西瓜吃。”结果我第一脚就险些把老师伤了,老师吓得够呛,跑到一边让我们自由活动了,西瓜的事儿也不提了。然后我就退出了足球队。

  我放弃了当足球运动员的梦之后就变成了好学生,加上每次作业都写两份,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小学结束的时候还保送上了重点初中。初中三年里我记忆最深的是我们学校的特级体育老师,一个六十几的大肚子老头儿。他长了一张马季似的面容,肚子也比马季的大两圈,头发比马季多,除了上述特征简直就是另一个马季。我从没见过他做过什么运动,真让人怀疑他是搞体育出来的,但他负责每天带课间操和训斥体育差的学生——比如我。并且在暑假期间,还给体育后进生们补课,主要内容就是跑圈。不过这种枯燥的训练还是有成果的,以至于初中体育会考我满分通过,为此我还对他感恩戴德。

  最后我回忆高中生涯。印象中被每天上下学骑一个小时自行车的经历所填充,这段经历直接给我的肉体造成了痛苦和深刻记忆,以至于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别的什么。当然还有一件给我身体造成深刻印象的活动充斥了这个时期,而这件事才是和青春期直接相关的。那就是手淫。手淫的快感和快感之后的疲惫感相交织,再与上每天骑车造成的痛感叠加,让我的高中三年感到疲惫不堪。今天把这段记忆回忆起来觉得倒也有趣。其实手淫并没有什么,如果能干干净净明明白白地手淫也是一件快事。但这些事情发生在我的历史之中,而在那段时光这些事情又是那么的不明不白且显得肮脏污秽。蒋勋说得好,一个男孩的青春期是孤独的,他最初对于性的体验是对于自身的摸索,而他第一次性的经验肯定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而是对自身的。或者说是对众多个异性的兼而有之的虚幻形象。

  我已经记不清楚最早的性幻想对象到底是谁,也许是某个中学同学,或者是某个正值风华的女老师,或者干脆就是某个动画片的形象。我说不清楚,但即使清楚我也不会说出来。到今天这个岁数,我会把手淫写在文字之中,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这些都可以直接面对,而并不会再有羞耻的感觉。但即使我清楚地回忆起了那个令我有最初性幻想的形象,我也不会写出来告诉他人。因为到这里,事情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这已经不是能不能面对的问题,而是想不想表达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最近的收获来自萨特,他的自由理论和存在主义理论给我指明了方向。我们有理由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决定,无论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何在,在选择的时候我们是自由的。这真是一个令人欣赏的观点。

  正如我写下上面的话出于一种对表达自由的渴望,我停止继续表述也出于自由地选择了停止的意愿。我的行为在这一点上不受宗教、法律甚至道德的约束,而在此期间我体验到了萨特的观点,这些观点看似平常,但有那样令人着迷。

  “人是自由地。人本身就是自由。”

click picasa backup

click picasa backup

今天考试上课做的一个网页,玩儿着就弄完了。

  上面的图片和学习没什么关系,不过是不想再多建立一篇文章便放到这里。

  这是我乘坐时光机前往50年后的未来家里发现 的一张老照片,在这张照片的背后,是我自己很容易辨认的字体,上面写道:“2月21号,我去巴黎十三区的中国超市买东西,这一天正好是13区的政府庆祝中 国新年,有舞狮子舞龙的表演和游行活动。法国人的传统文化生活又不那么丰富,并且对东方文化非常好奇,何况这是一个不错的出去走走的理由。”

   原来这是2010年新年的照片——算起来正是我来自的那一年。于是我回到未来,找到了前两天拍摄的那张照片,当两张照片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时间是多么的公平。就如同曾经看那些老照片给我带来的感觉一样,看到未来 的我所保留的曾经的照片也是同样的让人难以置信,影像技术并没有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保留足够的记忆,但也因此,让记忆本身保留了更多的价值。

听萨特《他人就是地狱》。

  最近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来自蒋勋的《红楼梦》讲解和萨特的《他人就是地狱》一书,我喜欢蒋先生那种温文尔雅的讲述方式和慢条斯理对文本的品读,但让我惊讶的是在听萨特的哲学书籍的时候发现他们之间还是有联系的。比如萨特对自由的表述让我更容易理解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状态和曹雪芹对笔下人物的安排。

  一种对人生和人性的无奈感从始至终贯穿着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之中,这难道不是存在主义者所认为的悲观么?人生为人的自由是天生的,但也因此会对他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跨越生死和时代,从东方到西方,人对于自身的自由的认识和追求对他人形成了阻隔和障碍,这也就是萨特所谓的“地狱”——如萨特所说“地狱这个说法本身就容易引起误解”。就像存在主义其他一些理论一样,被冠以悲观或者无作为的类似标签。但萨特的解说也表明“对于其他一些学说,存在主义恰恰是最不悲观的。人们对于这种学说的恐惧恰恰是对于它过于乐观的一面的恐惧。因为存在主义提供给了人们选择的可能。”

  还有一个有趣的共同点,二人的著述里都提到了一位作家,蒋勋说这个作家的作品里表现了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悯和同情,通过文本进行了最为本质和切实的表述。而萨特引用他的名言:“若上帝不存在了,那么什么行为都是合法的。”并且表示这就是存在主义的来源。这个作家就是俄国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

  对了,蒋勋提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部作品名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文/Kandesn [特别转载]

  一个朋友让我帮忙往北京邮寄药品,于是早晨就跑到邮局,问邮寄包裹是否有什么限制。排队轮到我以后,接待我的人是个50岁左右的阿姨,面相和蔼正常。我 说:“抱歉问一下,我能否往中国邮寄药品?” 就说了这么一句法语,这个阿姨中间说了4次pardon(啥?没听懂)。于是我前前后后重复了3、4次她才整明白。但是我由于身经百战,5年来,这种情况 多了去了,所以我也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的,用我自己的方式——“比划”,细细的给她解释。最后,阿姨痛快的回答:“随便!您想寄啥寄啥!”。所以每次办好 事情,出了门,我都不免佩服自己:看看,我跟法国人说法语,他们还得找翻译。

  于是,前往药店买药。接待我的是个黑人阿姨,也属于正常的黑 人。我问:“你好,我想买这个药。请问多少钱?” 由于买东西用语平时使用率较高,所以我得到了两个pardon。然后黑人阿姨说:“这个药你得有处方单才可以买。” 由于这种用于皮肤病的药膏在北京没的卖,而朋友又很急用,所以他托我务必要在原产地法国买到。

  心下思考了一番,决定还是要再试试,因为我 知道其实法国人民办事是没什么原则性的,只要你感动了他们,别说没处方买药,就是你想偷渡去英国他们也会倾家荡产的帮助你——就想电影《WELCOME》 里演的一样,一句话:他们自己活的太舒服了。

首先,我用亚洲的丹凤眼深情的凝望黑人阿姨15秒,然后微微咬紧嘴,做欲言又止样,最后,用 我那有限的法语和无限遗憾、期盼的语气自说自话道:“唉,还要处方单?那这太遗憾了……”
黑人阿姨:“咋地?你有啥困难?”
我: “其实……这药……不是我用,是我在中国的朋友用。中国没有卖的。”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自己都感觉我这朋友今儿用不了药,明儿就得爬烟囱了,于是我自己都 惊叹表演的如此投入。
黑人阿姨:“没有买的你朋友怎么知道的?”
我:“唉,他去年的时候来巴黎旅游的时候知道的。他当时 就跟我说,没想到巴黎这么美丽,法语这么动人,法国还产了能救我性命的药膏!!”
黑人阿姨:“亲爱的,我这就找主管去,你等着!!”丫迅 雷不及掩耳盗铃的一猛子扎进了办公室。
主管出来,黑人阿姨指着我用流利标准的法语,讲述我背后的感人故事。此时,我无须画蛇添足的多言, 只站在那里,动情的望着主管即可。在事情的最后关头,往往都需要冷静和低调的表现。最后,我成功的买到了药。所以,我的朋友也终于有救了!!感谢主!

  期 间,我三句半的法语为这个故事变的更为哽咽和隐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完全说的都是“关键词的同义词”。外语好的人可以装逼,比如原来我们班那个南 京逼;外语差的人可以装傻。至于能不能办成事,还得看你装的水平和当天的运气,所以出门前看看黄历还是有必要的。

  以前有一次收住房税,按 当地的法律规定,没有收入的住户是可以免税的。可因为经济危机,政府就大肆的征缴苛捐杂税,于是给我们全楼的人每人发了张300欧的账单。因为我们楼有个 法律系的博士,所以大家就想着依法治法,纷纷请法律博士写退税申请,霎时间,楼里狼抱柴火狗烧火,一片鸡飞狗跳景象。我们也凑了热闹问了一问,得到相同的 答案:由于法国政府穷了,所以不顾法律限制,直接强取豪夺,所以可以先交钱,再申请退税。既然法律博士都这么说了,我虽然对法国政府是暗挑中指,但也不得 不做好交钱的心理准备。

要不说坚持也是一种美德,我还是打算亲自去税务局和他们要个说法。幸亏我出门前上网看了黄历:免税 日!!——好!是个好兆头!没想到,到了税务局,大爷大妈们光曰不日,问我到:为何而来。
我:“我去年由于没收到你们的信,所以没有及时 报税。” 事实上,我只说了“去年,信,报税”三个词,中间还夹杂了一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的,发音怪异至极的连词。 在我的预料中,他们pardon 三次,我重复两次。
税务局:“哦?你没报税?给你单子,你填吧。” 遂,补发给我了去年的报税单。
我:“那我填好以后 明天交过来。” 事实上,如果能要到报税单,就有从新计算税金的可能性,所以关键就是你得让他们觉得:我不是不交税,是因为忘了报了。
翌日,我又来到税务局,直接说:“昨儿你说给我从算税金,所以今天我把报税单填好了。”——其实,没人跟我说给我重新计算的事。
税务局: “好的,您稍等……啊,原来您去年没有收入,所以您不用交税了。”

  我没有障碍,没有磕巴说了一句我5年前就学会的话:“谢谢您!再见,祝 您今天过的愉快。” 我确定这句话老外100%听清了,不用“八鹤洞(pardon)“。

  今天把kandesn大人的网站更新了。用了更时尚的一些设计。

  昨天为了工作重装了系统,因为Adobe CS3和CS4冲突,我电脑里原来装了CS3的Photoshop和Flash,估计和CS4版的Illustrator和InDesign什么的不合群儿,搭上用的是盗版的软件,破解就很容易出问题。这不,昨天就出问题了。破解失败,软件打都打不开了。查了半天信息,看来只能重新装系统了。不过好在哥们儿有着丰富的装机经验,无非就是耽误点功夫。经过了三个小时的安装,从系统到驱动,从防火墙到杀毒软件,从小软件到设计软件,一条龙都搞定了。这里记录一下,看下次重装的时候能间隔多长时间。

今天虽然多云,但是风很大,不过吹到脸上也并不觉多么冷,有股温存。路边的树木已看到些许抽支发芽的迹象,我想是昨夜的雨点醒了这些树木关于春天的记忆。于是在土地在清晨所散出的泥土的味道之中,他们纷纷苏醒。我走在他们的旁边贪婪地呼吸着,这一切与我想象之中的春天只有一步之遥,我们等待着太阳跨出云端。

click picasa backup

  电影《非法入境》的英文名是《Welcome》,是一部法国电影,叙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

一个来自伊拉克的青年偷渡到了法国北部加莱地区,要通过英吉利海峡偷渡到英国着他的女朋友。在一次乘坐运输卡车偷渡失败之后,他萌生了游泳穿越海峡的偷渡想法。在一个法国游泳教练的帮助之下,开始练习游泳。尽管这个游泳教练劝他不要冒险,但他还是尝试穿越海峡,最后却失败身死大海。

  我觉得这部影片是一部反映法国现状和法国人思想现状的影片,导演的拍摄和演员的表演都很尽心尽力,充分挖掘这个现实主义题材所触发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这部影片法国人自己看来也许会感动得一塌糊涂,但让我这样一个外国人来看肯定觉得奇怪。并且我想,不光中国人,换作德国人或者英国人看也有他们不能理解的地方。但也正是这些令人不能理解的地方说明了问题,说明了法国的问题和法国人的问题。和去年法国票房黑马《欢迎来北方》相比,《欢》展示了法国人人性之中热情阳光的一面,是精神层面里积极方面的写照的话,这部影片反映的就是法国人人性之中矛盾的地方,甚至这个矛盾他们自己都不觉得,但是却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导演认为影片提出了一个社会问题,但我觉得,这个问题更大程度上属于法国人性格上的问题。

  我们看到的第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偷渡是否正确?“我们得到一个简单而统一的否定回答。随之而来的是第二个问题:”应该如何对待偷渡客?“分歧就出现在这个问题上。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应该毫不客气地依法裁决并教育偷渡客之后把他们遣送回国,并在他们的护照上盖上一个”永不入境“的戳以绝后患。但法国不是这样的:非法移民虽然被判违法,但很多人仍然可以获准在法国境内短期居留,他们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被驱逐出境,并被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同时又有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来分发食品给这些无家可归者。如影片中表现的那样,法国人可以去帮助一个偷渡客,然而这个行为确是违法的。但导演显然想让人们认识到这个行为虽然违法,但确实符合”人道“的,在这种情况之下,矛盾就显现了出来,如果一件事情符合人道,但是违法,是哪一方面的问题呢?

  下面我们说一下影片之中令人感到难以理解的部分。一方面是游泳教练帮助了偷渡的青年,并把他和他的伙伴带回家留宿。这是一个”引狼入室“的危险举动,甚至作为邻居的法国人都这样认为。毕竟他们是违法的境外之人,又来自伊拉克这样一个经年战火的国家,人们的意识中他们本身就和他们的国家一样危险,何况他们此刻的处境又令他们很可能会为了利益危害到他人。但游泳教练仍然留宿了他们,甚至协助男一号穿越海峡的偷渡计划。但并不是游泳教练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和行为。他的前妻(影片的女一号)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也在码头帮助分发食品,因此在对待偷渡客来说他们的认识是一致的。游泳教练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他这样做出于怜悯。这种怜悯源自一种法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平等“。但有趣的是,在平等的前提下,一些法国人认为偷渡客首先是一个”人“,应该平等对待,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理应获得帮助;而对于更多人来说,他们首先是”犯人“,是违法者,为了保证大众的安全,我们应该心存芥蒂。而在影片之中,前者被描述为大众,后者被表现为国家机器政府机构,根据这个逻辑很容易把前者判定为”好“后者判定为”坏“,遗憾的是我们不能说二者的谁是谁非,因为二者看似对立,实际是统一的。

  我的法国老师曾表示过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法国人不认同世界上普遍的人种划分,他们认为世界上不存在不同的人种,人类只有一个human race,而这个human race的唯一不同在于区别其他物种而非用于划分内部族群。这个观点很有代表性,由此你就可以理解法国从贫民到政府很多支持人道的行为。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很多不人道的行为都是被法国人所不容甚至不接纳的,而作为欧盟发起国之一的法国更是用实际行动来弘扬平等的理念。在法国人心目中ONG(organization no-gouvernement)非政府组织有着很高的地位,因为政府往往是局限的,阶级的,非人道和不平等的,而ONG的存在为实现平等跨越政体的局限提供了可能。也正因此他们创立或支持了很多非政府组织,比如著名的“记者无疆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正,甚至不意味着合法(或者不符合他国法律)。有些时候甚至在并不明辨是非的情况下,就一味地支持表面上弱势的一方——如影片之中的那样。

  很难说这种心理是小众的,因为对于政府也在平等观念的指导下发布过若干政策,在树立了法国“自由、博爱、平等”的国际形象同时,这些政策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历史上法国左派政党执政的时期大量接纳收容过外来移民,对非法移民的怀柔政策使得法国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不要说“中国人占领了巴黎”,因为在我们之前,非洲人、阿拉伯人已经早就深入这片国土,他们在享受着国家提供的诸多民主政策,但同时也钻着法律的空子,挖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墙角。你可以看到很多带着狗的流浪汉街头过活——法律不能剥夺流浪汉养狗的权利,但他们知道流浪汉没有能力给狗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所以看在狗的份儿上,他们能 够从政府那里领到一笔钱。在比如,很多来自历史上法国殖民地的非洲国家的移民一身贫穷,拉家带口,甚至连法语都不会说,却知道在法国多生孩子就能获得一笔很丰厚的补助和救济,然后顺利因为孩子的缘故拥有合法的纸张,成为法国公民。

  法国目前经济萧条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就是被历史上的这些福利政策搞垮的。宏观来看,这是法国的一个怪圈。一方面他们认为发达的国家应该给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大众的生活水平,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福利。但这种福利随着社会发展,这部分的预算将越来越大,过度的接纳移民(无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都将会加重国家机器的负担。尤其在左派政党执政的时期,他们会更多的考虑到普通大众,对社会底层提供支持。而这也就是为什么萨克奇当总统后遭到了很多批判——尽管法国这个巨大的机器已经走得很艰难,但如果大刀阔斧地实行右派政策,像英美那样像钱看,跟纳税挂钩,让一切服务都变得有偿,无论是博物馆还是公共厕所进门都需要收费的话,必定会伤害大众和大批左派人士的利益。这个问题让热衷于改革的法国人都头疼不堪,他们感受到其中的矛盾,但讽刺的是这个结果正是他们追求所导致的,大众心理上都倾向于“自由博爱平等”,但这种追求并没有给大众以积极的回报。

文/Kandesn [特别转载]

我之前很不喜欢台湾腔,尤其是北方人说话带台湾腔,觉得太嗲,装逼到不行。后来我看了《康熙来了》,知道了李敖,胡茵梦,再加上认识了几个可爱热情的台湾 女生,也就习惯很多了;虽然还是忍受不了大陆人说台湾话,但也不像以前那么排斥了。

最近我因为在听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先生的《细说红楼 梦》,居然有点爱上了台湾腔。与其说爱上台湾腔,不如说爱上了蒋勋的声音。

蒋勋是1947年生人,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父亲为福建 长乐人,服务于粮食局,母亲陕西正白旗贵族于西安时蒋勋出生,战后举家移民台湾。自小成长于台北大龙峒。以花卉、水景绘画受台湾人欢迎、以美感的教学和省 思受到学子喜爱。他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历史学系和艺术研究所。于1972年到法国留学,1976年返台。在绘画创作之余,蒋勋也在文学界勤劳耕耘,他出版 过多本诗集、并曾担任台湾早期美术刊物《雄狮》的主编辑。他是现任的《联合文学》社社长。

《细说红楼梦》的讲座形式非常的轻松自如,蒋勋 的观点新颖准确,讲解细腻至极,语言优美活泼,深入浅出;加之蒋先生声音迷人,让我十分的受用。本来我是打算这种讲座在我平日闲来无事、混吃等死的时候 听。

蒋勋的声音带着淡淡的台湾腔,音量不大,音色很是温柔,没有我印象当中台湾腔的那种夸张和做作。语气也非常平易近人,没有那种后学家 的高高在上,或者神秘深沉。总之他的声音就像是一条小溪,能把红楼梦的故事完全化到水中,你在岸边就能安安静静听着溪水琮铮,看他把整个故事潺湲奉出。

由于我是后来才知道蒋勋先生的个人信息,开始我并没意识到他已经是60多岁的人,所以当我看到他的照片时,不免多少有些遗憾。尹宇说:“估计觉得他是个小白 脸吧,像马英九那样。”我说还真不是,那样就太奶油了,一定得有沧桑感,头发稍微长一点,有些卷翘,然后皮肤较黑,形容清瘦,40来岁,有一点点像王志 文。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这个年龄,也可能就没有今天的《细说后楼梦》。

不管怎样,我爱上了两个台湾腔男生,一是蒋勋,一是李敖。

那天正好听了蒋勋先生在讲大观园的修建,然后讲到了苏州的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真是精彩,让人拍案。后来急急的去网上找了图片,发现“与谁同坐轩”比想 象中的大。看来苏东坡除了给“明月、清风、自己”留了地方,还给我留了位置。哈哈!

晚上我去家门口附近的商店里碰到了一个邻居,法国人。 她跟老板聊天,提到了芒果。由于法语芒果(Mango)的发音,和我名字萌(MENG)的发音很相似,所以那个女人一说Mango,我就一激灵,以为是在 叫我。后来不知不觉我就仔细听他们的对话,那女人情生意动、发自肺腑的说:j’aime bien manger le Mango!——这话说完听上去像“我很喜欢吃黄萌”一般; 由于我已听的身临其境,心下也感同身受的回答道:我也喜欢吃!! 说完我才发觉:哦!天那!!!!有人居然要吃自己!!!

对了,我昨天看了新版的三级片《金瓶梅》。作为一个三级片来说,还不错。里面的女 孩都挺漂亮,身材也好。估计男生们都挺喜欢这类的。如果5分至的话,可以给3分,因为男演员都太2了。如果我是男生的话我可能会给4分。WHO KNOWS.

一、看了一个电影:《纽约我爱你》。居然台词里出现了英文版的《花房姑娘》,没错,就是崔健的那首花房姑娘。新奇之余也感到好奇,直到最后字幕出来,这一段的导演原来是姜文,怪不得呢。

二、听《细说红楼梦》讲到中国古典园林,提到杭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之典。精彩至极!又谈到乾隆皇帝的字谜游戏“虫二”,竟然意为“風月無邊”,再次拍案,精彩!

《点绛唇·闲倚胡床》宋 东坡居士

闲倚胡床,
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
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
自从添个,
风月平分破。

三、最近开始极想读楚辞和宋词,极想重读《红楼梦》,极想看《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