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ambo04

再见安博塞利

和所有的故事一样,非洲之行的主线是看草原的动物。而同时若干条暗线在其中穿插,其中之一就是看到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这个称之为乞力马扎罗最佳观赏地的国家公园始终没有让我们如愿。但故事仍需继续,时间像草原上的风,不会等待每一个人。清晨五点,我们整理好行李,趁着夜色依依不舍走出房间。门口早已有两个大哥等待着帮我们拿行李,我们也只好就便准备好两刀小费。匆匆吃完早餐,坐上越野车。只能看到东方慢慢有些明亮。大地仍在沉睡。没过多久,阳光将天边照出五彩的颜色,光影变化的同时似乎也扰乱了云影,天空中混合清凉水汽的云似乎也慢慢移动。就在我们到达国家公园门口的时候,忽然青青在车上大喊:乞力马扎罗!大家循声望去,忽见云层中影影绰绰看到一丝山的轮廓,这时大家才反应过来,神山出现了。于是大家欢呼雀跃。司机听到众人的欢呼,也减速停车。阳光将天空变成蓝粉交织的颜色,门口树丛后面巨大的山体清晰可见,山顶的白雪并没有想象中覆盖得多,但足以令人欢呼雀跃。大家赶忙下车拍照,抓紧最后的时间打卡后继续赶路。

小非老师的家

我们下一站是纳瓦沙湖,和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的方向相反,因此我们先要返回内罗毕。之所以很早就出发,是因为最近肯尼亚不太平,当地人对总统有意见,因此发动了抗议游行。而我们的到的消息是周四和周二内罗毕会组织大规模的游行,届时会有当地黑社会参与其中进行打砸抢零元购等活动。作为最不愿意招惹是非的中国游客,能做的就是早起早走,绕道而行,避开活动区域。

我们在车上一边休息,一边回味着乞力马扎罗带来的震撼和这两日的safari之行。同车的团友因为身体不适和领队小非老师商量,能否乘飞机前往马赛马拉。经过一番沟通,小非老师说:你们先去我家休息吧,我安排好酒店后再让人把你们送到酒店。虽然有些绕远,耽误一点时间,但塞翁失马我们增加了一个景点——小非老师的家!

为了送团友,我们的车在一个路口拐进小路,和大部队暂时离开。不多会儿开进了一片树林,道路两旁是很高的树木和院落围墙的灌木。在一个并不气眼的树丛间右转,发现一道铁门,一个当地人打开铁门,我们的车开进去,里面是一个大概能停两三辆轿车的院子。院子周围有几个巨大的棕榈树,院子中央是一个别墅房子。“你们如果要去洗手间,可以去我房间另一个卧室里,我先安顿他们,安顿好咱们就出发。”

车停稳后我们就看到两条大狗摇着尾巴跑了过来,门一开就开始围着人转,一只大金毛,一只拉布拉多,这时又跑来一只黑背。小非老师居然养了三只大狗,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好好撸一撸。大狗看到主人和这么多客人也非常兴奋。小非老师说,他还养了四只猫,几只羊好几只兔子,好几只鸡。凑一道出鸡兔同笼的数学题不成问题。他的厨房里还有他雇的厨师——一个黑人中年女士,一个刚给我买开门的黑人管家。他们负责在小非老师不在的时候照顾这些动物——“但我是不会让他们做饭的,他们做饭不好吃。”小非老师说。

我们参观了小非老师的家,房间宽敞透气,有几个卧室还有专门的书房和画室(忘了说了小非老师是个画家,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太仔细看他的画室)。屋外各种植物,热带植物,多肉,地面并没有做硬化处理,除了有一条石板路,地面铺了碎石,碎石间长着小草,还有几颗巨大的棕榈和牛油果树。简直是梦想中的居所。别墅虽然只有一层,但给人一种坚实硬朗的感觉,小非老师说,这里唯一的问题就是热水不足,屋里有些偏冷。所以他囤了很多酒,可以一边喝酒一边画画。这个房子是殖民时期英国人建造的,房子都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了。设计简约,用料扎实,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老钱风。和内罗毕市里杂乱无章的街区比起来,这里规整、干净,一切充满秩序有条不紊,是现实版英国人的田园梦。

我们在内罗毕看到很多衣衫褴褛的穷苦人,而这里生活的人们拥有的资源会令任何人都感到羡慕,殖民者来了,创造了,破坏了,然后离开了。这不禁令人反思,我们刻板印象中的贫富差距变得肉眼可见,想来当地人对于英国人的感情应该是非常复杂的。

我浅浅了解过肯尼亚的历史,非洲大陆上曾有“英属东非”的殖民地,而内罗毕曾经是英属东非的首府。英国人掠夺土地,定居于此。失去土地的非洲人沦为白人的雇农。肯尼亚这片肥沃的土地被英国人看中,开始大量种植茶叶,这大大缩短了茶叶从印度运输到英国的成本。直到今天,肯尼亚也是世界三大茶叶出口国之一。但英国人的可恶之处就体现出来了,当时他们不允许肯尼亚人种植茶叶,只能从事其他非技术性的苦力工作,也不让肯尼亚人学习茶叶种植技术。直到1980年代,愤怒的肯尼亚人民才推翻英国的统治。成为独立国家。据说当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奥观海的爷爷也是肯尼亚人,在著名的“茅茅(Mau Mau)起义”中受到了迫害,国际上一度盛传,奥巴马因此非常讨厌英国。

东非大裂谷

安顿好团友,我们继续前往纳瓦沙湖。走了不久就离开了内罗毕,我们走的公路大多是双向两车道的,中间有一条实线。也就是一个方向只有一条车道,这就导致这条路上车的速度不可能很快。但事实上,这条路上的车都开的很快,并且这条路上有非常多的卡车。这就显示出我们司机的驾驶技术。很多时候,司机都会抓住机会进行超车。而这种超车行为是双向的,也就是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尽可能快的超车,另一方面也要时刻小心对面因为超车会占道逆行的车。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司机捏一把汗。当车身右拐到逆行路线时,一旦有车在视野里出现就要及时返回。这让行程变得刺激了很多。尤其是当路变为沿着一座山向上行进的时候,我们的车的一侧是山体,另一侧变成了一片开阔的峡谷地带。司机们虽然谨慎了许多,但仍然伺机而动。

我们看到路旁有一些烤玉米,卖水果的摊位,还有一些买皮毛的铁皮房子,在门口搭起的架子上挂上巨大的牛皮和羊皮。到了一处有五六个铁皮房子的地方,我们的车停下来,原来大部队已经在这里下车,大家在路边的栅栏边,面对着一个大的广告牌拍照,广告牌一分为二,左边画着五个动物,号称非洲theBigFive,右边是一个地图,上方一个巨大的标题“The Great Rift Valley View Point”乖乖,原来是非洲大峡谷!

非洲大峡谷形成于千百万年前,据说是由于板块运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撕裂让这里形成了一条如刀疤一样明显的痕迹。而地球上的痕迹对人类来说就是一道天堑,和万里长的峡谷。我们所在的位置正是在峡谷中央,这条峡谷的形成让非洲的地貌和气候有了巨大的变化,也诞生了很多火山,甚至可以说造就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雪山。

我们站的地方虽然看不到乞力马扎罗雪山,但是能够看到一条清晰的巨大峡谷,峡谷巨大到让人意识不到下方是盆地,有些地方反而非常平坦。能够看到丘陵和村庄。但从我们所在的一侧望去,背后的大山就是峡谷的边界,陡峭冷峻悬崖峭壁,就这样一直向前纵深百里。绿色的大地,棕红色的山体和蓝色的天空在视野里对撞,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大家拍完照上车继续前进,小非老师上车后问道:“饿么?”然后没等我们回答,塞过来一个饼。“这个饼很好吃,就是他们街边做的,我每次都买。”听罢我们也都扯了一片品尝,就是那种卖相很一般的烤饼,没有任何怪味道,但有很浓郁的香气,吃起来软糯可口,仔细品还有粮食的甘甜。青青一边吃一边点头,烤饼瞬间就进肚子了。

那瓦沙湖(Lake Naivasha)

大概中午的样子,我们终于从山上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进入盆地,又走了一段时间,看到路边的人多了起来,还看到一些学校和种植园。小非老师说,那些大棚都是种植玫瑰花的,这里是肯尼亚著名的玫瑰种植区,每天清晨都有很多的玫瑰花会被采摘,不到中午它们就会乘坐飞机前往荷兰花卉交易市场进行售卖,再发往世界各地。也是因为这些种植区,附近的人口也逐渐增多,带动了当地经济,修建了很多学校。

在路上我们还看到很多中午放学的学生,他们穿着非常得体,统一的英国式校服——男生衬衫长裤或短裤,女生衬衫加格子裙。带有当地风格的束卡图案和颜色融入了服装设计,让孩子们看起来成熟且自信。我们都在感叹校服好看的时候,小非老师说,肯尼亚的学生公立学校学习是免费的,但需要自费购买校服。而且校服的样式是学校指定的。所以和国内差不多的是,肯尼亚的学校通过统一的校服降低贫富差距带来的物质攀比的风气,但不同的是,人家审美在线啊。

在一片大棚种植园不远处,我们的车拐进了一个铁栅栏门。进去后是一片树林。里面能看到成群的斑羚和斑马。还有一些当地人在里面溜达。地面变成了并不太平整的土路,穿过树林后,看到了一个围起来的地,里面养了两只高头大马。看了很多角马羚羊斑马,忽然看到一头大马还真不太适应。这里的马肯定不是野生的,是被它的主人在这里圈养。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使有围栏,最多也是一种保护而非限制。因为我们的车开了不久就抵达了一片木房子。这就是我们住的酒店。而这片豪华的酒店背后,就是那瓦沙湖。

从清晨到中午,舟车劳顿后的我们走下车,在酒店大堂办理入住手续。大堂是门口的一个小亭子,显得比较简朴,亭子上面挂了一些到访过这里的名人照片,看了一圈,没有看到中国的领导人。等待办理入住的时候看到了不少印度人,还有几个韩国人。虽然这里没有人奉上美味的果汁,但还好很快办理好了入住,房间的钥匙是一个雕刻了狮子图案的牛皮,质感很不错。期间我们环顾四周,这里和安博塞利酒店那种野性的美不同,绿化非常精美,房子也是那种老式的别墅。我们拿到钥匙后,早已有黑人大哥等在我们的行李旁。看到房间号后,不由分说就拿起行李往里走——经过了几栋房子到了我们的房间。开门放下行李,微笑着等着我们——我们的小费。

虽然心疼小费。但走进屋子后不免感叹,殖民者真不是东西,钱真是王八蛋。这他娘的,真舒服!我们住的房子一看就是有年头的老房子。是一座两层别墅,我们住在一层。房子的墙壁非常厚实,水磨石的地面。墙面是米色和象牙黄色。床和椅子都是铸铁的架子,椅子非常沉,一看就是用了很久,结实耐用。房间非常干净,浴室明亮宽敞,还有通气的小窗。当然这些都不足以体现房子的质感,房子的另一侧是一片落地窗,打开以后还有一个小露台。露台虽然只有两把椅子的面积,但外面就是一大片草坪。床对面竟然还做了一个下沉的地台,地台一侧是沙发,沙发对面是个电视。看动物看累了还能歪在沙发上。如果是在殖民时期,躺在这里看着窗外自家地里的各种野生非野生的动物,等着家里的女主人梳妆打扮后,趁着午后的阳光弱了,拿着阳伞,带着孩子去草地上散步,仆人早已在草坪上铺好了桌子,用新鲜的玫瑰花装点餐桌,奉上厨师做的甜点和红茶。然后大老爷勃然大怒,跟黑人管家发脾气说,为什么没有看到今天早上的泰晤士报!

想到这些的时候我们房间窗户下面正有一个当地女工在低头种花。抬头的时候能和我们对视上,着实有些尴尬。但我们不是地主老财,更不是殖民大老爷。我们花了重金来到贵宝地,但也是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这个时候把窗帘拉上或者不拉都有些尴尬,所以我们赶快收拾好行李,前往餐厅用餐。

餐厅是距离大厅不远处的几间连着的房子。有着巨大扁平的屋顶,同样简约的装修风格,窗明几净。餐厅的格局和安博塞利酒店的餐厅很像。一间屋子是取餐处,另外两个是用餐区。有各种主食炒菜、沙拉还有汤。也有两个厨师可以现做意大利面。餐厅的一角也有热茶和咖啡。不过看了一遍所有的菜我们发现,这里的菜品印度风味很浓。有几款不知名的马沙拉,还有看起来像印度抛饼的那种小饼子,我们在之前餐厅吃到过的一种油炸三角(或者你也可以叫它印度油饼)很多。还有几款很诡异的煮菜,体现了印度菜一贯的特点——你分不清里面有什么,盛到碗里都是腻腻歪歪的一坨。而且如果不是辣的,几乎都没什么味道,必须搭配马沙拉来吃。不过几天下来,我们也吃出了点印度菜的门道,竟然还觉得有的菜味道不错。炸三角我是每餐都会吃的,配合奶酪别有风味。

在前往那瓦沙湖的路上,小菲老师说,非洲人的饮食其实非常简单。他们喜欢吃一种名叫ugali的食品。这是一种用玉米粉制作的面团一样的东西,算是最流行的主食。再搭配一些肉和蔬菜一起吃。这个餐厅里就有ugali,这种当地食品真是没有什么卖相,我走了好几圈才发现一个锅里白花花的一坨,看锅旁边的牌子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本格非洲美食Ugali。赶快盛了一大份。结果一吃,发现又干又面,关键是什么味儿都没有(小萌说不是没味儿,而是有一股哈啦味儿),还有一种粗糙的口感,甚至有些难以下咽。幸好还有一些马沙拉,就着一块给吃掉了才没有浪费。

在这里浪费食物是不被允许的。

Safari Part3 - on the water

饭后我们就集合上车,前往那瓦沙湖码头,开始我们下午的游览项目。车开了十几分钟,到达了一片树林,树林尽头就是一片开阔的草地,巨大的湖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车停在湖边草地上,几个精瘦的当地人走过来,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个救生衣,于是6人一组上一条快艇。上传的顺序是有要求的,先上的坐最后面,三排依次落座,左右两边人的体重要差不多。船夫小哥在最后面掌舵。

上船后,船夫小哥自我介绍。用非常流利但口音浓重的英语介绍他的名字,并欢迎我们参观那瓦沙湖。这个美丽的湖泊是肯尼亚最大的淡水湖,湖水非常清澈,有很多水鸟。这个湖的平均水深24米,据说近年来因为全球变暖降雨增多,导致短短几年里水位上涨了6到8米。我们的船先沿湖岸绕行了一段。这时看到一些之穿了短裤的渔民站在水中,阳光洒在水面上,巨大的反光让他们和旁边的树木一样呈现出对比度强烈的逆光效果。像剪影一样。而距离我们近一些的地方有几只水鸟,游了一会儿后扎入水下。船夫小哥说,这就是鱼鹰,它们还会从天空俯冲到水下抓鱼。在那些渔民旁边十几米的地方,水面上忽然翻腾起来,冒出一个巨大的脑袋和小耳朵。于是我们惊叫起来,我们的目标物种之一,河马居然这么容易就看到了。

船夫小哥给我们揭露了一个自然界里的惊人事实:河马并不会游泳。所以它们只在岸边比较浅的地方呆着。再远了就有溺水的危险。也正因此,他们会距离岸边很近。在炎热的白天他们几乎都是泡在水里——字面意义地泡,不是游泳,不是潜水,就是在身高能够企及的水里泡着。吃水草。等到凉快的时候再上岸吃草,或者在水里泡的有些冷了再爬上岸晒太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酒店价格不菲——因为到了晚上,真的会有河马上岸,到我们屋子旁边的草地上吃草。领队说如果早上发现河马堵门口,不要慌,只要打电话给前台,就会有工作人员将之驱赶。

我们在岸边看到了好几只河马,然后船头一拐,向湖中心加速。激起很大的浪花,风和水花打在每个人身上,大家都非常开心,欢呼着同时又担心水溅到嘴里。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起来,天空时不时飞来几只大鸟。好像就是他们说的鱼鹰fish eagle。果然飞着飞着就扎入水中,过会儿再从水面探出脑袋。还能看到很多野鸭、雁之类的鸟类。全速前进的时候,从前进的方向望去一度看不到岸边,过了好一会儿,我们才看到远处有一个小岛。我们接近那座小岛的同时已经被岛上的风貌吸引。这座岛并不高,接近湖水的岸边有很多草丛,能看到几棵合欢树。而合欢树旁就是它最好的朋友——一群长颈鹿。树下还有很多羚羊、斑马。岸边自然是水鸟的栖息地。在距离岸边十几米的地方我们的船减速,因为这时我们看到了一大群鹈鹕。这种拥有白色身体和橙黄色巨大嘴的鸟看起来非常有趣,尤其是他们的动作居然整齐划一,一起朝一个方向游,然后同时把脑袋扎到水面下,过了几分钟再同时抬起来,有一种舞蹈般的美感。

这里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小型水鸟,比如一种头部有冠状羽毛的冠鱼狗,没错,一种被称之为fishdog的鸟类。还有黑色的鸬鹚,这种动物曾经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被广西的渔民爷爷驯化,成为捕鱼神器。而这里显然非洲渔民还没有学会如何驯化它们。

后来小非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岛名叫“新月岛”,据说是一个英国老太太买下的私人领地。岛上所有的动物都属于她。好像是可以通过预定在岛上徒步。但我们的行程里并没有这一项,于是我们继续乘船前进,通过水上safari寻找猎物。我们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返回码头的途中看到水面上的天空有很多的云正好挡住太阳,部分阳光穿过云层,形成非常壮观的丁达尔效应。这让下方的水面再一次进入逆光的状态,最后上岸的时候我拍到了一张正在捕鱼的渔民和鸬鹚同框的照片,非常满意。

那瓦沙湖是肯尼亚海拔最高的湖,也是最大的淡水湖。更难得的是这里并不是国家公园,是由当地社区和周边居民共同开发的旅游景点。而那些捕鱼的渔民本身就是这里的居民。这一点更体现了肯尼亚的贫富差距。渔民们没有保障和基本的生活来源,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在河马地盘附近捕鱼。据说每一天平均才能挣几百肯尼亚先令,我们给船长的小费是每人几美金,相当于好几千先令。但如果不是带游客团,他们也只能做些打鱼或者种花的工作,挣得非常少。而就在他们不远处的岛的主人所拥有的,是一个岛屿以及上面的所有动物。我们问他们难道不怕河马么?怕,当然怕。据说每年都有被河马袭击死伤的案例,但为了生存他们别无选择。

美丽的纳瓦沙湖,和人们残酷的生存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于来到此地的游客。不免引发很多思考,甚至同情起人类在这样的环境里真不如动物生存的自在。

酒店漫步

参观完纳瓦沙湖我们返回酒店,大概晚上五点多钟。我们在酒店散步,里面有成群的鹿和斑马。工作人员见怪不怪,游客们竞相拍照。但是一但你距离动物太近,就会有工作人员上来提醒。这个酒店拥有一块非常大的草坪,我们的房间就在草坪的一侧,旁边还有树林,动物们在这里自由穿行。在草坪的尽头能看到纳瓦沙湖的岸边,一道铁栅栏门挡住去路,门口有两个值班的黑人老哥。他们说晚上6点以后,这个门就会打开,河马就通过这里可以到草地上吃草。我们和另外两个游客一起穿过栅栏,由工作人员带领过了一个小桥,走到了岸边路到尽头,走过一片被踩烂的泥地——这肯定是河马的杰作。路旁的花非常漂亮,夕阳西下,冷风从水面吹来,天边云影婆娑,霞光万丈,令人看了心旷神怡。

返回的时候风有些大了,草地上被工作人员生气了篝火。我们在火边坐了一会儿,听着木头燃烧发出的噼啪声。两个东南亚样貌的大姐正在火边聊天,看到我们友好地打招呼,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说来自中国。她非常客套地表示自己喜欢中国。她来自尼泊尔,并没有去过中国,但他的老公曾经去中国交流。也品尝过饺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我们聊了会儿天,并欢迎她有朝一日前往中国。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一颗巨大的树下,草地上,篝火旁,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相会,畅聊,然后欢笑。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体验了。不免让人感动,感叹,但愿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