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0-12-06 不,法国(之五) [星期日 北京 晴]

续前文。

之五(关于华人)

注:此文里的若干观点可能引起民族主义者的不满,但事实上是这里的观点本就很主观片面,我没有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谈论问题,况且,我根本就不是在谈论。

1、华人不受欢迎。(我想对于很多西方人来说,清楚地区分中国人和越南人、柬埔寨人是很难的,相对来说日本人和韩国人个性和特点更多一些。法国人对日本文化和迷恋溢于言表,这点让人看得清楚明白,不能不佩服。文化输出永远比意识形态的输出更有力量。所以从这点来说,拥有个性不仅易于区别他人,还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但个性不是孤傲,不是装逼,更不是谄媚。)

2、法国没有卡拉OK。(我去过一家名为宝丽金的KTV,其实就是一个包间里有万利达DVD的饭馆儿。唱歌是不花钱的,但要点餐才能唱。从KTV设备之差劲儿就知道老板不是靠KTV赚钱的,有明白人告诉我,这里的主业是洗钱和卖药儿。从里面走出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真他妈干净。)

3、我不爱法国人。(有次跟团旅游,在这面嫁了法国人的导游跟我们说了四个字形容法国人性格,可谓点睛:阳奉阴违。但我能够理解这个文化多元化下法国本土文化的不满和窘迫。法国人没有他们表现得那样善于斗争,他们是当旗手的料,不是战士。如果没有了斗争和反抗,法国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得以发扬,他们的可爱将是很难令人抗拒的。)

4、我不爱我的国人。(……我想我仍然是爱他们的,正因为爱,所以恨。我记得自己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话:几十年了,巴黎的柬埔寨人还是一副难民相,中国人还没有脱掉一副弱国民相。)

5、我没睡过法国女人。(说实话我佩服那些娶了法国妞的中国人,他们如果不是彻头彻尾的混蛋,多是牛逼的人。因为法国女人太过骄傲,除了使之臣服和摧毁似乎别无他法。如果给我一个法国女人免费睡,我首先得克服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卑感,最悲观的是这种自卑感还不只是生理上的。我相信这么两个不同国度间可以产生真正的感情,但这确实非常不易。而现实之中更多的是貌合神离和互相利用,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杜拉斯的《情人》成为了童话般的经典:“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

6、难以拥有法国精神。(很多人来到法国希望带些东西回去,我也试图学到法国人的某些情怀。但后来我放弃了。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环境问题。我没有说过我挣扎在生存的边缘,但事实上我就是在生存边缘挣扎。我唯一学到的法国精神是:在你能够呆的舒服的时候尽量呆的舒服,别在意别人怎么看,因为没人在意。)

7、华人是法国经济体中占有重要地位。(据说法国的烟草店和酒吧基本上被中国人垄断了,曾经是法国中部农民的市场。法国的温州人以遍地开花的餐饮业自豪,开个饭馆,买辆奔驰宝马,娶个媳妇生一堆孩子几乎成了他们标准的“法国梦”。但可惜真正高端的产业温州人难以涉足,我想并不是他们不在乎,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吃苦耐劳,而是他们综合实力的地下和商业眼光的局限。)

8、法国没有生育限制。(听到过一个笑话说:三十岁之前去美国要努力成为一个美国人,三十岁之后就努力成为美国人他爹吧。说实话成为法国人他爹的门槛要低很多。很多黑人大哥拉家带口来到法国,法语还没我老利落呢,就知道生孩子玩儿。生了三个就不用干活,舒舒服服在家当老子啦。)

9、我不喜欢中国城。(巴黎的华人聚集地最有名的是“Belleville”和13区,13区跟《暴力街区Banlieue 13》没什么关系,里面住的都是老实本分的亚洲移民,但事实上13区越南柬埔寨人多于中国人。美丽城Belleville是温州人的天下,也是阿拉伯抢劫团伙的乐园。中国人吝啬但富有,并且喜欢带很多现金。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彻头彻尾的安善良民,面对暴力威胁的时候懂得破财免灾的道理。我走在中国城的街道里总有种莫名恐惧,仿佛走进了一个那么不纯粹的所在。我不能克服那种强烈的寄人篱下之感。)

10、我不知道在一个西方国家里什么能代表中国。(巴黎的中国餐馆装饰就像几十年前那样,土地掉渣,丝毫没有大气,所谓中国风只不过是被以保守的心态无为地对待。无论是中国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是中国春节的时候13区街道上的鞭炮和舞狮子龙的队伍,都不过是浮夸的表面,我难以从中提炼某种精神作为代表。我们真正奉为精萃的文化在这里莫说生根,简直就是难以传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