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0-12-03 摘抄及读书笔记 [星期五 北京 晴]

先摘抄一句:

死是我们永远不能回首的唯一的身内之物。

IMG_1427
erain 拍摄于 巴塞罗那 2010夏

  上一个礼拜我去了某个地方,前往那里的时候我带了几本书同去,都是以前看过的。一本是王小波的杂文《理想国与哲人王》,另一本是三毛作品集《月落乌啼》。我妈看我的时候还塞给我一本《弟子规》,说:没事儿多看看弟子规,少看点杂书。——这就是我妈的阅读观,除了佛家的典籍,其他都可以一棒子打死了。我一直以为这是笃信佛教的一个表现,但我也不跟她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一来是因为我有个原则,就是不跟有信仰者谈信仰,那是关起门自己个儿的事儿;二来,她是我妈妈,我很爱她。

  于是我先翻了翻《弟子规》,这是一本小开本的全彩页读物,为了增加阅读乐趣还加了《二十四孝图》。翻开第一页就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和他两句圣训,一曰:温良恭俭让,又一曰:仁义礼智信。站在这个道德的制高点上,这本书可谓是少儿开蒙的最佳读物了。不过我更喜欢看前面的《二十四孝图》故事,不仅因为有彩图,还都没有生搬硬套大道理,都有故事。虽然这些故事都是为了表达同一个主题,但看来看去让人不免伤感,“忠孝”二字贯穿整个读本,却抹不煞一个“愚”字。

  恰读王小波的杂文提到了国学的可怕,中国传统学说(国学)强调的就是那么一种理性给道德让路的历史,人们不愿意做最难的事情:思考,取而代之,用最简单的行为:制定道德的规范,而以此衡量所有事情。还说到文革的时候一个讲国学的老教授被红卫兵整,大冬天的把他带到了河边冰面之上,红卫兵说:“你不是讲卧冰求理么?好,你老子病了,现在你就脱了衣服,卧上去吧!”老教授以身试法自然下场悲惨,但卧冰求理的故事还是结局很好,鲤鱼跃出水面,父母病愈,王祥还做了大官。

  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个基本的套路:主人公都是出身低微(当然也有黄庭坚这样的大家,但他的故事不属于基本套路),然后多家境贫寒,父母有多病,孩子为了让父母恢复健康会做出一些挺极端的行为,比如到山里装成鹿取鹿奶,险些被猎人当鹿给射死;或者夏天里脱光了衣服喂蚊子,以免蚊虫叮咬患病的父亲。最后孩子长大后还都做到大官,最不济再没有才的也可以因此被人举荐为孝廉。不过整个二十四个故事里,我觉得最悲惨的是“尝粪忧心”,故事不仅悲惨,还很耸动。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这倒霉孩子亲口尝了粪便,但父亲到底还是死了,跪求北斗也没有效果,最后也没提他是不是因为忠孝而赴任高升。故事像寓言一样嘎然而止,让人觉得真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