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0-02-13 肖像 [星期六 巴黎 阴]

  大概一个月前我开始收听一个讲座mp3是蒋勋的《细说红楼梦》,因为觉得好便推荐给了小萌,小萌听了也非常喜欢。这说明这个讲座确实不错,当然作为听众和学生我没有评价的资格,但是我至少可以推荐,正所谓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收听之前,我们对蒋勋的认知是零,而在收听之后觉得所讲解水平之高和视角的独特是之前听其他人红楼梦系列的讲座没有的。并且蒋勋的声音显得很深沉并有磁性,听起来像三四十岁的样子,于是我上网搜集了一下,对蒋勋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蒋勋(1947年-)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父亲为福建长乐人,服务于粮食局,母亲陕西正白旗贵族于西安时蒋勋出生,战后举家移民台湾。自小成长于台北大龙峒。
以花卉、水景绘画受台湾人欢迎、以美感的教学和省思受到学子喜爱。他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历史学系和艺术研究所。于1972年到法国留学,1976年返台。在绘画创作之余,蒋勋也在文学界勤劳耕耘,他出版过多本诗集、并曾担任台湾早期美术刊物《雄狮》的主编辑。他是现任的《联合文学》社社长。

  当我把蒋勋的照片给小萌看得时候她感到很惊讶,说和她想象之中的形象不同。我说:“你想象中是个什么形象呢?大概觉得应该是个小白脸儿吧?”她说:“我只是没想到他这么老了,他的声音听起来很年轻。”“我想到一个形象也许符合你对蒋勋的想象,”我说,“你觉得马英九怎么样?”小萌摇摇头,“不是他这样的,他太奶油了。我觉得应该像王志文那样,瘦一些,四十岁左右,头发有些长,有些卷。看起来就像学成归国的样子,还很有书卷气。不过也许他年轻时候就差不多是这样。”看来蒋先生的声音还是很有迷惑性的,这么大年纪声音还很有磁性,至少说明了人家保养的不错。

  不过抛开肖像不谈,小萌问我:“你觉得他讲的红楼梦和刘心武的哪个更好呢?”我想了想,说:“还是蒋勋的更好。”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也很好听,分析也是另辟蹊径,但是相比蒋先生的讲座还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用两个词来说就是“了解”和“理解”的差别。刘心武是小说家,他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小说的写作入手,从文学的蛛丝马迹考证文学虚构和史实之间的联系,最终推出文学形象在现实之中的那个历史形象。整个讲座也是一气贯通,听起来也很过瘾,但最后让人达到的高度是一个考据学的高度,简单来说,就是“了解”。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曹雪芹这部小说所虚构的人物是有迹可寻的。

  而蒋勋则从美学的角度来讲述红楼梦,从情感出发来梳理红楼梦文本之中所渗透出的细微感觉。很多的感触是读者难以把握或者难以通过一次简单的阅读所感受到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细微而暧昧的关系,以及探究作者下笔之时的所感所想。听蒋勋的讲座像反刍,像细细品味。蒋先生把多次阅读红楼梦的感受传达出来,如同在陪你看一幅画,慢慢体味出画家那隐藏的深沉而浓重的感情,你会感觉自己变成了盲人,而这时有一只手按在你的手上,带着你去触摸获得一种切肤之感。这种感受超越了了解的范畴,超越了考据的高度,满足的不是人们的好奇心。所以从这一点看来,蒋勋所评说的红楼梦是更有“后劲儿”的。何况讲述者还有那样一幅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