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苏哥一醒来就哭号不止,起先是吭叽了两声,看周围没人,又试探着“哼嗯哼嗯”地哭了几声。这个时候我走过去,看到他的脸上没有一滴眼泪,于是朝他笑笑(小样,想蒙我!),做出一个要抱他的姿势,说:“青青乖啊,爸爸这就来抱你。”看我没有更多的表示,苏哥有些不太甘心,又赶忙“哼嗯哼嗯”了几声,却不小心真的把自己的情绪勾了上来,一时间声音越发急促,变成了连续剧木头一样的声音,终于在几分钟后变成了嚎啕大哭。不是嚎啕,简直是杀小猪一样的嘶嚎。

这一哭就是好几分钟,我一遍安慰他,一遍偷着乐。同时感叹苏哥肺活量之大,和入戏之深。听到苏哥的哭声,他妈、姥姥姥爷都赶忙围了过来,各种安慰,拍肩膀不管用,毛绒玩具逗不管用,有声玩具转移注意力不管用,他姥爷在旁边一个劲儿喊“大青青”的名号也不管用,他只是一个劲儿自顾自的哭着,任凭外界风雷变化,他连眼睛都不睁开一下,我都能想象出他头脑中的画面,双眼紧闭仿佛到了世界尽头,火山爆发,山河激荡,好像永远都不会终止了一样。

其实他只是从一段睡眠之中醒来,睡醒之前本来就要给他喂奶,结果他一歪脑袋就任性地睡着了。这一醒来仍有些困倦,再想起肚子里已经没什么余粮,这饥困交加的时刻,睁开眼又是一片漆黑(为了让他睡好,我们关了卧室的灯),好么,耍老子撒!我什么也不管了,哭!哭!哭! 这就是事情的来龙去脉,苏哥终于在十几分钟后哭声小了一些,我们给他换了新的纸尿裤,又赶忙把奶备好(还是加了半个蛋黄的好奶呢!),恭恭敬敬地呈到他的嘴边————壮士息怒,请先痛饮了此杯!

***其他杂记***

青青已经四个多月大了,其实现在已经比之前好带多了。至少每天上午喝完奶后11点来钟能拿个小觉,很规律,让大人都能歇会儿。下午吃完奶也会睡一会儿。一般没事也不肆意哭闹,除了上面那种情况,情绪都挺不错。而且青青还经常笑,挺会惹人喜欢。但还暂时不太认人,我们上班回来看到他,他也没有特别欢欣鼓舞的样子,倒是看到姥姥,会笑,也许因为姥姥总变着花样逗他。

前一阵闹湿疹,双颊的湿疹还挺厉害,都到了渗出的地步,组织液像流水一样往下滴答,把我们吓坏了,赶快连夜赶往儿童医院。挂了个皮肤科专家号,开了激素类药膏给上了一下,疗效极好,两天脸就光滑了。但丈母娘身为医生,一直坚持尽量不要用激素类药,这也是不得已才用上。现在为了保证他的脸不再被划伤,睡觉的时候都给他套个袜子。

现在脸好多了,但屁股和大腿根儿上又长了些丘疹似的东西,究其原因是因为苏哥太胖了,腿有好几个褶,穿纸尿裤不透气导致。用他姥姥的话说:“真不让人闲着,脸刚好屁股又找事儿。”

到前两天,苏哥身长已经超过了70厘米,大概有72~73厘米,体重超过了15斤,作为一个出生了快4个月的婴儿他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他的饭量也达到了惊人的200ml以上。那天出门看到一个邻居家的小女孩,已经5个月了才吃150ml,青青作为小弟弟以绝对不缺嘴的态度达到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令人佩服,给我们当父母的长脸。当然,我们也不希望他太胖,不过现在胖点倒也无妨,等到了“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阶段我就饿着他,让他吃吃老本儿,顺便瘦下去。

今天老婆去上班,留苏哥在家。我负责照顾苏哥。当然苏哥这么小,不可能留我一个人在家,为了保险起见,本来周日早上要去公园唱歌的姥爷也在家护驾,还有他狐狸舅舅,我家的小狗。由此今天上午,这间屋子里都是男性,阳气爆棚。

一天下来,苏哥很给面子,没有大哭大闹,好吃好喝,睡得也不错。下午她姥姥回家照顾苏哥的时候,我还能拿个小觉,十分感恩。

自从有了小孩,我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吃得多了,拉的也规律了,一口气上五楼也不喘了,一句话,就是倍儿爽!

为了保证苏哥睡觉的质量和入眠的速度,我们是无所不用其极,除了让他吃饱以外,还保证每天服食一包钙粉(分两次)。苏哥新生儿的阶段因为缺钙导致睡得很不好,还是我老不辞辛劳起个大早前往儿研所求得此药。除此以外,我还吟唱了很多中外知名的儿童歌曲,比如《小燕子》、《让我们当起双桨》、《两只老虎》、《叮叮当》、《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等等等等。这个时候才理解上学的时候音乐课的重要性,因为大多数歌曲我都唱不全,只能一边唱一边编歌词儿,真是费脑子。

当然这些歌曲里不只有诸如两只老虎和小燕子之类的俗套歌曲,其中有三首歌我要郑重推荐给大家,一首名叫《玩泥巴》,记得当年有个叫宫傲的童星唱过,感觉很欠的一个小孩,但歌词质朴被我记住了(其实还是因为唱歌的小孩比较欠记住的。),另外一首名叫《鳟鱼》,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名曲填词,我只记得第一段,还常给唱错了,于是编了后面的句子:“明亮的小河里面 有一条小鳟鱼 在河里的游来游去 像箭儿一样 我静静的朝它望 他也静静的朝我望,于是我放出狐狸,朝他汪汪汪。”唱这歌的时候,我家的小狗狐狸就在旁边,所以歌词也不是空穴来风。最后还有一首,可谓中国电子乐的开山之作,来自于刘欢老师的——《喂鸡》,朴实的歌词,配上极富迷幻感的电子乐,加上刘欢老师独特的嗓音,这歌太他妈逗了。 请收听:

https://music.163.com/#/song?id=109291

苏哥笑起来的时候很可爱,我们一直这么觉得。不过想想估计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笑起来可爱,即使是卡西莫多小的时候,他的丑也是可以接受的并能从中感受到儿童天真的可爱的。小萌说自从有了苏哥,看小孩子的眼光也和以前不一样了,看到的所有小孩都变得可爱了许多。我想这种视角的转变是通过切身哺育一个孩子的经历中得来的。巨大的耐心和繁重的体力付出让人觉得孩子的所有反应,无论欢笑还是哭泣,都是让人心动的回馈。

2014年即将过去,随便记录几笔,但也是因为过于随便,便显得有些草草了事。

-书籍方面-

阅读了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买此书的初衷是因为有一段时间感觉没有书看,且不太清楚如何去选择那些书。后来偶尔听说了此书,便感觉这是一个集大成者的文学记录,必定可循着文本找到可读的作者或者作品。但草草读来才发现,木心先生的此书跨度太大,且又太概括,每个提到的作家都不简单,都著作等身,不要说是他们的作品,就是木心先生的结论都看不懂。尤其是到了后半部讲各种主义和学派,更是云里雾里。对此书我都不是浅尝辄止,只是伸了伸舌头,就被刺激了。

但此书还是要慢慢读,并且我通过阅读此书,也明白了文学经典的好处。无论如何,选择文学经典来读,是不会错的。

沈从文 《边城》《沈从文自传》给老婆买了两本书,先后读了。读完边城一直感叹,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滋养了一方文字,一种风格。怪不得提到民国时代的文学家,都会对沈从文大加赞赏。文字如此朴实,充沛的感情却又如此此然的流露。真实境界。

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巴黎伦敦落魄记》,动物庄园基本是花了一两天看完的,感觉每个国人都应该在青少年时期阅读此书,意义真是深刻,难怪奥威尔被后世称为先知。《巴黎伦敦落魄记》这本书早就有耳闻,今年终于看到了。书中写了100年前的法国,作者以流浪汉的身份在巴黎街头晃荡,后来又狼狈的回到英国伦敦。被生活所迫,过着花完最后一法郎饿在家里等朋友给他找活的生活,还有繁重的饭店打工的情景。我很佩服这样的作家,如果不是亲身经历,那么他对社会底层的了解是惊人的,如果是亲身经历,那么他的精力和坚持记录下来这段生活是了不起的。(书的结尾,他还饶有兴趣地对英法两国对流浪汉的态度、政策做了风趣的对比和评论。)我也有过在巴黎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打工经历,但远远不如奥威尔笔下那么落魄,尽管这样,每次回家都是精疲力尽,别说写作和记录,饭都不想吃就想平躺着睡去。所以读完此书更加佩服乔治奥威尔了。

《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很好看的一本小说,文字流畅,情感充沛。而且不是悲剧结尾,很好。另外我喜欢女主角,书中写查泰莱夫人有着很美的臀部,我信。

《设计中的设计》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的大作,在设计界非常知名。装逼必备,我算是买晚了,不过对此类书一直阅读兴趣不大。今年才买来看,其实是演讲稿的汇总,里面几个关于设计的小故事和理念很吸引人,比如方形的手纸筒、室内伞架的设计,还有用棉布为材质的医院指示系统。都是心思,各种心思。

《快活馋》,《世间的盐》作者高军的新书,是写吃的。算是散文集。文笔延续其一贯风格。拿这样一本书在身上,读起来没有负担,不累,读完也不会有负担,就是不要在饭前或深夜读,恐饿。

还有一些之前买的书还没有读完,比如《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看来我的心还不够静啊…

电影 想看还没看《星际穿越》 好片《布达佩斯大饭店》 好片《消失的爱人》 生活 升级成了老子,我们家的小狗狐狸也升级成了“狐狸舅舅”。 今年出门尤其变得少了很多,整整一个夏天一个秋天一个冬天爬山的次数超不过三次,且高度不超过香山。因为事实就像许多人说的那样——有了孩子就别想休闲什么的了。但目前几个月看来,孩子所带给我们的,远大于没有爬山或者休闲时光被占用所失去的。

苏哥天生一副好嗓子。出生第一天就让我们领教了。 当时出生的病房里另外两个小伙伴一个哭声如小猪叫,一个哼哼唧唧像个小竖笛,只有苏哥哭起来一鸣惊人。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到了两个多月后的今天,苏哥的嗓音仍能保持很高频率的震动以外,声线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以前哭都是以“呜啊”开头,现在直接就是“哇——”地哭开——越来越像大的小孩了。 随着苏哥一天天长大,他的哭声除了音色还有一些腔调和技巧上的变化,比如现在哭的时候已经学会保持体力,如果睡醒了或者感觉不舒服,会先哼唧几声润润嗓子,然后斜着眼睛看着四周,如果恰巧这时候有人路过(有时我会躲着他的视野范围悄悄走过去),就会马上放大音量,哭得不能自已——他已经知道哭不了多长时间肯定有人过来伺候。 苏哥不哭的时候非常可爱(但他哭的时候也很逗,我总想笑,忍不住),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喜欢说话。发出一些咿咿呀呀的音,偶尔自己高兴了还会叫出声来。那天苏哥晒着冬日里难得的太阳,在床上自己专心安静的玩着,没事笑两声,说两句不太清楚的话。这幅场景让他姥爷看了很是高兴,一个劲儿夸赞:“嘿,今天青青(苏哥的小名儿)真听话,要是老这么听话,再来一个也能养。” 结果第二天,青青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变,一晚上哭闹好几回,他姥爷抱着他的时候一劲儿的哄还是哭闹不止。他姥爷不是那种巧舌如簧的人,哄小孩也就是那么几套词儿,还搬出了他妈也就是我老婆的奶奶哄我老婆时候用的顺口溜,暂记如下:“摇铃地你别摇小青青刚睡着”如此重复100遍。不过这套词儿也不老管用,青青哭得我行我素,什么都听不进去啦! 对于类似痛苦的经历虽然现在还有,但大体的趋势是越来越好,苏哥越来越听话,越来越配合,整夜不好好睡觉的情况频率越来越少。想起当初刚从医院回来那一阵,真是非常累人。当时我就想应该在小崽儿出生的时候就买一只鹰,人不是说养鹰得熬鹰嘛,就是开始养的一段时间不能让鹰睡觉,等鹰困的跟王八蛋似的时候你就成功了,他以后就都听你的了。所以说养小孩的初期反正都已经受累了,就不差一只鹰,苏哥不睡觉熬我,我就熬鹰,最后苏哥睡好了,鹰我要给熬出来了,苏哥出门还有个神雕陪着,想想就酷。真是个不错的主意。

据说新生儿一天里应该有80%的时间是在睡觉,余下的20%的时间用来吃奶、拉尿、玩以及胡思乱想。 但苏哥不是这样的。 比如今天苏哥几乎每两个小时就醒来一次,然后折腾我们一个小时。每一次醒来不由分说就是哭,且哭得昏天黑地让人感觉非常绝望。但一般来讲中心大意无非是:饿了、渴了、尿了、拉了和不高兴了。但这其中饿了的比例奇高,以至于让我们一直对他的饭量保持的持续的怀疑态度。真不是爹妈狠心不给饭吃,是你老人家的胃是真真的无底洞啊。我们多次跪求苏哥给个准话,让我们也能服务的更周到一些,但苏哥这点倒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就是哭,哭,哭。从这一点看苏哥不是超人,否则应该与我们这些人类展开更高层次的交流,但幸好他不是超人,否则估计不是几勺奶粉能兑付的了的。 ——上述内容记录于大概两周前。 最近苏哥的状态越来越向好的趋势发展,也可能是钙粉起了作用,也可能是长大点了自己摸出了一点活着的规律——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如静静地等待爸妈给你准备奶粉。还能保存些体力省的哭晕了自己。除此之外,还有个令人惊喜的发现。就是苏哥的泪腺终于通了。泪腺没通之前,每哭必流泪,因为泪水多擦不干净,眼睛总是红肿的,加上最开始闹黄疸,弄的眼泪里很多黄色分泌物。哭闹几次后很可能被眼屎糊住了眼皮,睁都睁不开。 这种情况我们在家里小狗——也就是他狐狸舅舅(因为青青降生,和我们同辈儿的狐狸也升级成为了舅舅)几年前闹过角膜溃疡的时候我们领教过,所以也有心理准备,但对于青青这个情况,我们也不知怎么办才好,擦多了对眼睛也刺激,不擦时间一长就满脸花瓜像个没人疼的娃。我妈说这是因为泪腺没通,通了不流眼泪了就好了。所以经过半个多月的等待,苏哥终于迎来了泪腺贯通的大好时刻,现在终于有了一对可以称得上明眸善睐的眼睛——多说一句,他有一只眼睛像他妈向上挑,一只眼睛像我(有些掉眼角)——他妈是这么说的,我没这么觉得——怎么不好看的地儿都像我呢…… 苏哥泪腺通了以后每次哭变成了光打雷不下雨,显得少了很多诚意。但总之是件好事儿,我也就不跟他计较了。

苏哥前一阵经常被自己的动作惊醒。具体表现是睡得本来好好的,忽然浑身一抖,双手一挥,自己猛然哼唧一声,于是就醒了。这样会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他自己睡得不是很踏实,醒来之后就必须哭闹吵醒我们陪他。二是我们醒了之后只好想办法哄他入睡。最后从长辈那里学来了包裹的技巧,用两块布把他包成了一个粽子才能让他安然睡上几个小时。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苏哥这并不是什么运动神经发达之类的天赋异禀,而是新生儿缺钙的表现。 新生儿缺钙是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像他老子我个子这么高的,出生之前医生就指着B超上模模糊糊的图片说:看,胳膊腿都长,脑袋大。所以她娘体内提供的那些钙估计也不老够的。虽然缺钙是正常现象,但也不是光晒晒太阳就能解决的——何况这个季节太阳也不是很足,苏哥现在也啃不了大棒骨什么的。最后想来想去只能他老子我起个大早跑个腿去医院给他老买点钙粉了。 据说最好的钙粉是乳酸钙,要买到这种钙粉就得去位于建国门的儿研所。幸好儿研所距离我上班的地方不远,结果中午去看了一眼,一问大夫买钙粉去哪个窗口,咨询台的大夫看都没看我一眼,手往桌子上一拍,手指按到一张被胶条贴的乱八糟的纸上写“钙粉6-8点挂保健科”,说:“今天没号了,明天早点儿来吧。” 于是我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赶头一班地铁,6点钟早早的到了医院。心想老子这么早快点挂了号出去美美的吃个早饭,等八点医生上班买了钙粉后顺利上班。谁知到了医院,那句话怎么说来的——非洲老子一跳高——吓(黑)老子一跳整。个医院大厅满是等待挂号的人,你要说你起的早真不好意思。人到底有多多呢,反正我是6点开始排队7点半才挂到号,挂好赶快跑到保健科,等医生来了又等了20分钟才开好单子,从医院出来已经早上8点半了。 想起韩红的一首歌:《天亮了》。 不过总算没白跑,给苏哥买到了钙粉,中间排队的时候还听到别人说一共就80个号,很可能没排到你就没号了。所以拿到药后心里还是非常激动的。排队的时候还听到一个新近的爹讲带他们家孩子看病的经历: 那次我看我家小孩耳朵里长了个东西,摸起来挺硬的,也不敢自己抠,怕抠坏了,就赶紧去医院挂了耳鼻喉专家号。60多块呢。结果老专家看了一下,发现原来不是病——是个耳屎。估计老专家都有点不好意思,又给仔细查了查耳鼻喉,最后说:你家小孩有点鼻炎啊,于是开了点鼻炎药。 这个故事有一种荒诞的趣味,回家给孩子他妈讲的时候我们乐了半天。

现在是凌晨3点,苏哥刚睡去。我远远地给他跪拜,祈求他赐予我3个小时安宁的睡眠时间。

苏哥从她娘胎里出生已经10天,刚把新生儿黄疸摆平。在这场对待黄疸的攻坚战中,我们主要负责提供弹药(妈咪爱,一种去黄疸的冲剂,这名字怎么听怎么觉得色色的)和养料(奶),并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将苏哥转移到阳光下进行晒暖儿。而苏哥则毅然担负起了对抗黄疸主力军的重任,他主要做的就是……总之,一言以蔽之,就是哭。

其实得不得黄疸对于苏哥来说状态都差不多。每天都是不定时醒来,然后哭闹,告诉我们他要吃了,我就连滚带爬的起来给他备膳。苏哥的到来填补了我这三十年来人生没有上过夜班的空白,让我的人生变的完整,为此我感激涕零。但也是因为没有过相关经验,真正搞起来的时候还真有些灰头土脸。因为他娘亲的奶水不是很足,所以必须配合奶粉冲剂。话说这奶粉远渡重洋从法兰西国而来,到东土大唐苏哥的嘴里,最后一个步骤大概是这样的:

我:“几勺?多少毫升?”他娘亲:“两勺,60ml。”我:“得令!”苏哥:“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大意:我没什么忌口,对了,忌慢,快去吧小鬼~)”

先洗手,找个杯子倒热水,再倒冷水,试试不太热后倒进奶瓶,然后加奶粉,不能缺斤短两,苏哥喝得出来,要不跟你哭闹个没完没了。然后盖上瓶盖后摇晃、搅拌。直至奶粉充分化开溶解,再倒置奶瓶,看有没有遗留奶粉,以免堵住奶嘴头影响进食体验。这里有个关窍,就是融化牛奶的时候不能像撸管那样上下使劲儿,虽然可以以歇斯底里的力道保证奶粉溶解充分,但会遗留大量气泡,苏哥喝了以后就会打嗝不止。我一开始也是那么上下摇瓶子,苏哥喝完了就给我脸色看,好在我天资聪颖,理解力强,及时改正,用小勺或者筷子在瓶子里搅匀,这样就能保证口感的前提下减少气泡了。苏哥对我的进步表示了肯定,并让我多睡半个小时。

要知道,半夜三点起来伺候用膳这半个小时显得多么重要。我怀着感恩的心爬上床,苏哥梦中微笑地放了几个屁。我忽然有些担心:

这小祖宗不是要拉吧……

趁现在赶快写几笔,因为一会儿苏哥一哭,我就得过去。

苏哥现在每天要喂奶6-7次,每次两勺半-三勺奶粉,40度左右的温水融开后滴在手背几滴,如果不感觉过热,那就可以开饭了。

苏哥饥饿和吃饱后的状态判若两人,如果没吃饱,他能穷尽全身的力量来哭,并且伴随双手向上挥舞并抓脸。出生之前B超时医生就说你家孩子脑袋大,生出来一看果然是个大头儿子。于是这也让他哭闹的时候很容易能抓伤双颊。

苏哥哭的时候伴随抑扬顿挫的强调,他嗓门洪亮——在医院的时候,旁边病床有两个小伙伴嗓门都差点意思,一个叫猪太郎——凡要哭泣前后总要“哼哼哼”几声,另一个叫“小竖笛”,哭起来声音不大,但哼哼唧唧,发出像竖笛那样支支吾吾渐渐变弱的抽泣声。我家苏哥一上来就是标准的“哇哇哇哇”只要一息尚存,那必定把音发得圆满且洪亮。但这样也有些副作用,一个是我们耳膜有时候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他老人家也很容易因为过度的用力把自己哭晕。

前几天有一次就因为用膳时间等待太久而大不高兴,无论是在床上还是我抱在怀里他一直都在哭闹,双手划脸,我一边劝他“别哭了,别哭了,青青乖,青青乖”(青青是他的小名儿),一边尽力挡着他两只手。他在刚甩了一个高腔之后,忽然“嗝儿喽”一声,不动了。双眼直视前方,嘴做“O”状,什么声音也没发出。这么一搞,可把一直盼着他停止哭泣的我吓了一大跳,不会哭坏了吧!于是赶快先用手指探了探鼻息,感觉尚有气息流动,又拍了拍后背,直到听到哧哧的两声喘息,才把心放下来。苏哥终于像相声里说得老虎“晃晃悠悠又起来了”,但可能是刚才用情过猛,一下闭了气哭晕了,醒来之后看了看四周,好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般。

苏哥好像醒了,我得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