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日的阳光中奔跑的少年啊,请穿上您的鞋子哟。
爸爸你会学猪叫吗
“爸爸你会学猪叫吗?”小猴问我。
“会啊”我说,“就这样——哼哼”
“哇~为什么我不会啊”
“不是呼气,是吸气。”
“哎,我们班同学都会学猪叫,就我不会……”
“没事,慢慢就会了。你吸气的时候找找感觉,一旦找到感觉就会了。”
论如何破坏艺术气氛
如何终结艺术气氛?只需要带上萧哥即可。
例如,参观清华大学美术馆时,青青和萧萧相当自然地cosplay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直到参观结束,在美术馆前的大草坪上摔了几跤后脸上挂满了泥土和笑容。
来吧,破坏这里的艺术气氛!
赏西山晴雪
没想到2022年3月的北京还下了场雪。下雪当天我休假去体检。乍暖还寒,冷得让人跺脚。次日,风雪过后天异常晴朗,我们一行人前往京西皇家园林,共赏西山晴雪。
礼成
做了几十个,自己留三个,其余都送小朋友,抽盲盒。今日做好,恰逢冬奥闭幕,冰墩墩下班,完美礼成。
雪
过年之前下过一场雪,因为三亚之行,我们忍住了没有去玩雪。
怎知昨天下了一场大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种天气不去身临其境就是损失。所以我们一家三口,全副武装,穿了最厚的衣服,带了最厚的帽子,还带了暖宝宝。要知道,出门的时候雪还在下,要知道,我们回家的时候雪还在下,就是说,雪一直下,下了一整个下午,其实在此之前已经下了一夜。我是说——谁不想在这样的大雪中奔跑呢!
虎年开工Day1
Retour au travail. (Back to work.)
年后第一天工作,喝了两杯咖啡,一杯是美式,另一杯也是美式。早上的地铁上人不多——孩子们都还在寒假的假期中,大人们也有很多人还在春节的假期中,而我却踏出了家门,融进打工的人潮中。
很多年来春节总让人感到迷惑,因为这是一年的开始。但脱离农耕后的我们永远无法切身体会春天对于我们的工作最直接的影响——而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春节是一个并不漫长的假期,以及假期回来以后,一个已经度过是二分之一的新的一年。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总感觉有些困顿。但脑海里总在想着之前摘抄的一句话:冲出黑暗夜但见满天星。
天宁寺门口行走
正月初六的意思是明天假期结束,要上班了。
趁着假期最后一天,我们进城,去看看北京最古老的建筑——天宁寺的古塔。这寺始建于辽代,辽代,好遥远啊,我当年学旅游知识的时候,对于北京,只需要把元明清的历史搞清楚基本就算入门了。这寺如果建于辽代,那中间还隔着一个金代,而这庙宇门口还有一碑,上面赫然写着“唐天王寺故址”,从这里直接把北京都城的历史往前贯穿到了一千年,带到了一个完颜大王称霸亚洲的时代。
当我们看到这座建筑的本尊的时候不免倒吸一口冷气——一座高近58米的密檐式砖塔就在山门之后,而那山门紧闭,一张白纸贴在门上,告诉我们:时移势易,因为疫情的缘故,暂不开放。开门时间另行通知。
看来……是缘分还没到。
不过远观也很满足了,青青还在山门前完成了今天的体育打卡。打卡完又到五道营胡同逛了一番,买了一个扭蛋甲虫和一个弹力球。完美的一天。
以后要说自己是仙都人
看完《爱情神话》以后不得不感叹,桑海宁确实真她娘洋气,随随便便拍出来就是欧洲电影的感觉,动不动就咖啡威士忌、Tango。看完都不禁想拉开窗帘,啜上一口牛二,让寒冷的北方空气碾碎一个北方逼格短缺的中年男人的焦虑。
决定了。
以后为了装逼都不叫自己是北京人,北平也不成。平者凡也,不敞亮。忆往昔,咱也不是没有拿得出手的名字。以后人问,我就说自己不才是仙拿度人。“我到哪里寻你?”“你去那仙纳度皇城,长安寺吹特向西,毗邻八宝仙山,石景山区老山街道来寻我。”
Xanadu–上都,是元朝的夏都,每年皇帝都到那里去避暑。18世纪英国诗人柯勒律治于其诗篇中赞美:“上都坐忽必烈汗,恢宏皇城乐御邦”(In Xanadu did Kubla Khan, A stately pleasure-dome decree…)。后来西方人以”Xanadu”比作“世外桃源”。Zanadu是Xanadu的谐音演变。
三亚之旅-溯溪篇
溯溪的“溯”念su,但我之前一直念“shuo”,因为我觉得念shuo显得更古早。溯溪是一项很有意思的户外活动,想当年我和罗老师一起徒步云蒙山的野山,为了寻路还有过溯溪而上的经历——那次徒步是罗老师的噩梦,是他户外宿营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们两人共同经历了暴雨、山雾和雨后的迷路。饥寒交迫的夜晚罗老师还罹患了幽闭恐惧症,在帐篷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虽然第二天天气好得一塌糊涂,但罗老师终究失去了所有面对大山的勇气。我们原路返回,让这一切记忆都深埋心底——几十年了,每每想起这些我都觉得对不住罗老师,还老想笑。
我是很喜欢溯溪的,也很喜欢户外。徒步穿越,在各种地貌和植被间穿梭对我拥有巨大的吸引力。而此次三亚之行,特地安排了一天溯溪活动,由专业的教练带队,配备上专业装备,令我非常期待。
溯溪的起点是距离三亚几十公里的一片山地,具体叫什么记不清了,反正是车开上了山过了河进了村儿在一个厕所旁停下。大家整理行装,因为要涉水,所以尽量不带电子设备。为了拍照我还背了相机,幸好户外领队给每个人准备了防水背包和溯溪鞋头盔以及救生衣——是为那些不会游泳的朋友准备的——也就是我。
开始徒步,我们穿过了一片非常漂亮的树林,树干高大笔直,顶部有像棕榈树那样的叶子,但并没有看到巨大的椰果,领队说这就是槟郎树。我们赶忙在树下观察,果然找到很多掉落的已经熟过的槟郎——类似枣大小黄绿色的果实。所谓贼不走空,赶忙捡了几个留作纪念。
溯溪其实主要是走水路。走了一段山路后,我们在一条小溪前站住。这就是溯溪的起点了。出发之前,组织的老师说现在是冬天水没有那么多,最多到小朋友的小腿深,结果到了一看,这水有的都能没过我的腰了——我可没有夸大其词,我的腰,一米九男士的腰。当然并不是所有路段都这么深,否则这个活动就是游泳了。基本上一路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一路下来有学习到两个要点,一是一定不要求快。第二是踩小的石头不要踩大石头,因为大石头上很可能有苔藓,会非常滑。
本以为这种难度的路线对我来说不算事,但我还是栽了坑。在一个水流比较湍急的路段,我为了支撑,右手扶在了一块石头上,结果这时,我身后的一个孩子踩到了那块石头上,石头马上翘起来,而此时我全身的重量几乎都压在右手上,我猛然觉得右手大拇指向外翻了一下。我赶忙抽回了手,但已经感觉到受伤了——再抬起手以后,虎口到大拇指左侧的骨头就不能触碰,但能感觉到并不是骨折,应该是韧带或者肌肉拉伤。
还好没走几步,就到了营地,后面的路程就是下山的山路,不用手撑石头过河了。休息的时候我吧手在清凉的水里泡了泡,还好后来也并没有肿得很厉害。回京后赶快贴上膏药,到今天已经快一周了,总算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