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10318 当我们谈论facebook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星期五 北京 多云]

个最近在读一本名为《Facebook效应》的书。 facebook效应 这本书介绍了著名的社交网站facebook的成长历程, 比《Social Network》影片里要更加详细,也就是说,没有“那么的”戏剧性。当然《Social Network》其实还是基本还原了现实,对几个关键人物的刻画也到位。所以如果看了影片,再去读书,会不自觉地将二者相比。这种感觉就像读一部关于泰坦尼克的纪实性文本,你总会想着去找那些和Jack或者Rose有所联系的细枝末节。当然同样是历史事件,但Jack和Rose可以是出于文本上的人物,但马克 扎克伯格却是现实存在的人。所以这部书记录的是一段传奇,和一场正在发生的历史。

读了前半部分,你会发现,其实facebook在成长的初期,马克不能算得上是“灵魂人物”,尽管他创造了facebook,但是没有一些关键的人的帮助是不会有今天的发展的。在这些人当中肖恩帕克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不同于一般的IT精英,肖恩帕克个性活泼,甚至有点放荡不羁。你会发现马克扎克伯格在整个历程中多次受到重大压力,承受着痛苦。而肖恩帕克更像一个享受过程的人,并且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眼光。书中和影片中提到肖恩帕克说的一句话很让人感动,他说“马克需要的是被保护”。在facebook成长历程中,肖恩帕克更像一个骑士的角色,认同并终于这个价值理念并尽力保护。这样的人在一个团队里的重要性是难得的,及时后来肖恩帕克离开了facebook,但仍然不能抹杀前期他闪耀的光辉。

说到facebook,这本书介绍了这个伟大工具带来的变革。也让人不能不从心底佩服美国人的素质。facebook的成功几乎凝聚了最高的智慧和最成功的头脑的经验。历数一下帮助过马克的人,从哈佛的高材生,到硅谷的高管,那些进出过facebook办公室的员工之前或者之后效力的公司都响当当,雅虎、苹果、google、以及大型的媒体集团。这些人不在facebook团队,也在硅谷最著名的团队里。就如书中一个小故事讲到,facebook初期雇佣了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系的陈士骏,但没多久他就离开了facebook,自己单干了。当时有人劝他说,现在做视频的网站一抓一大把,你自己做又能做得如何呢?之后不久陈士骏创立了著名的视频网站Youtube。

由此也不自觉地审视一下母们自己,北大清华何时能出一个辍学的亿万富翁呢。按照如今的教育体制,不辍学的高官倒是很高产,他们再心狠手辣点,也可能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再看看我们的sns,我们的社交类网站,在铁一样的GFW(GreatFireWall)面前,自由和透明的信息传递那还是一个梦。当然书中也提到了中国,说在facebook高速成长的时候,很多国家也开始出现竞争对手,而有些网站几乎就是抄袭。书里说了一个德国的网站,然后提到了“校内网”,说虽然校内网外观上和facebook有差异,但却抄袭了很多facebook内核代码。以这样的方式获得世界关注,并出现在和facebook这样的同类网站出现在一本书之内,真是一种讽刺。

更为讽刺的是,这本书名叫《facebook效应》,但在中国,它没有效应。

__补充20110319______

文中又一次提到华人是李嘉诚,他也是facebook的投资人之一。

__补充20110323______

文中一次记载google的聚会很令人印象深刻。说2007年,也就是经济危机之前,google邀请他们的广告商进行了一次聚会,google的高层还邀请了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这次盛宴完全可以说得上是“奢侈”,不仅宴席上的酒400美元一杯,就连装食物的盘子都是用冰制作而成的。google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他的投资商和广告商们他们富有、富有,还是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