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0-03-29 与现实离开 [星期一 巴黎 阴雨]

  我在路上看到三只猫,两只活的,一只死的。那只死猫就死在路旁,我没有看到它的脸,但其它部分足以令我对它的面孔产生详尽的想象,而另外两只猫在它们自己的角落里平静地看着我走过他们身旁,没有一点要走开的意思,这让我对今天是否有特别的意义感到奇怪。但事实上什么新鲜事儿也没有,我不过是因为看到那只躺在路旁的死猫之后心里紧了一下。

  后来我想到现在的生活就是这么一种状态:除了死亡本身就没有什么更新鲜的新闻了。而在这样一个所谓的发达国度,我们更难有机会直面死亡,至多也只是直面他物的死亡而非他人的。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获得许许多多哪里或者哪里发生怎样灾难的故事,看到那些被切割地隐去了真正血腥部分的画面,死亡对于现在人来说更像是观看一场较量之中的失手,对于台下的观众来说,新鲜感大过了恐惧本身,似乎我们对此习以为常并将继续感到适从下去。但这并无益于强化我们对死亡的真正理解和恐惧,当你面对他人甚至仅仅是他物的死亡的时候,你还会感到莫名惊诧——但实际上死亡本身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我试图将无聊且似乎无尽的打工生活做一些改变,否则一天中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将会在嘈杂的噪音和无意义地等待之中度过。幸好我可以通过听MP3来缓解这其中的无聊和漫长。我选择了许多所谓有声读物,很多是小说,也有一些是讲座,于是这些读物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我一天的思想和想法。对于在某种空虚之中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颗稻草。而最近在听的这一部作品,则可以说是对症下药的良方了。

  这是一部名为《中国哲学简史》的书,作者是冯友兰先生。这部书是当年为了西方学生了解中国哲学而作,所以算是中国哲学的普及型读物,正好也适合我这样的读者。这一天里收听的内容主要关于先秦诸子,之前听过百家讲坛里易中天先生讲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所以发现很多部分甚至思路和结构都与此书相似,足以证明此书结构的优越和逻辑的清晰,但文章我是没有资格评论的,甚至连个所谓的读后感都不可能写出来。但听了此书收获之一是,我知道了罗老师给他的博客取名“将无同”的典故所在,而让我记忆犹新的则是一句来自庄子的“目击,而道存矣”。

犹言莫非相同;恐怕相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阮宣子 有令闻,太尉 王夷甫 见而问曰:‘ 老 庄 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亦作“ 将毋同 ”。 宋 程大昌 《续演繁露·将毋同》:“ 王戎 问 老 庄 、 孔子 异, 阮瞻 曰:‘将毋同。’不直云同而云‘将毋同’者, 晋 人语度自尔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附 录《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二讲:“‘将毋同’三字,究竟怎样讲?有人说是‘殆不同’的意 思;有人说是‘岂不同’的意思--总之,是一种两可、飘渺恍惚之谈罢了。”参见“ 三语掾 ”。

《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________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 我体会到了自由,但这并不能让我感到快乐。

网站设计瓶颈:一直在思考修改,再思考再修改,很多别人的意见和新鲜想法过多地染指了我的思想,除了这他人的一切我的头脑之中暂且空无一物,是时候休息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