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2 影评

烂片。

如果无法显示图片,则可能因为您使用的网络不能访问Picasa(picasaweb.google.com)网络相册。

  肯定有人不同意这个说法。他们会拿出诸如“你要去电影院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效果”这样的理由来捍卫这部影片的价值。但我的评价并不是否定这部影片在视觉 感受上的价值,而在于它没有达到一部科幻片可以达到的高度。

  和《后天》一样,在这部影片之中,人们除了“制作”看不到别的什么。当你被溢出视野的巨大特效所震撼的同时,你的注意力也因此被分散。在声音和影像的 双重刺激之下,你无法集中精力思考审视这部影片。我知道很多人也是为了沉浸在这样一种感官刺激并确实沉浸其中而对这部影片大加赞赏,但在冷静之后,走出电 影院的时候,你又能回想起什么呢?如果说“制作”是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无论投资商投了几亿美金,或者历经了多长时间的特效制作,但一切都不能为空洞老套 的故事增加任何色彩。你看到的不过是一部重新包装的《后天》、《世界末日》或者《彗星撞地球》,甚至还不如后两部电影——因为场面过于宏大,制作过于精 良,导演有着掌控寰宇的野心,想体现所有大陆不同人种面对灾难的表现,如果可以,摄像机最好能给所有演员一个特写,并找机会让这些面孔都一一在荧幕上展现 ——但这一切最多也都不过只是“制作”,我们看不到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一个情节都是套路,都是3流桥段,毫无新意。

  有一种影片类型应该叫“世界性(或人类)主旋律影片”,这类影片目前以美国好莱坞的商业片为代表、综合诸如世界末日、英雄主义、偶像帅哥和气质美女都 是这类影片的元素,但其中的关键就是一定要有灾难,并且是不可抗力导致的天灾,这种灾难提供的背景可以让导演有机会去发挥,让人性之美丑在极端的情况下冲 撞显现。并且在影片最后,总是乐观的结局,人类最终一定会避免了灭亡,一定是战胜(或者成功逃避)了灾难,一定是恶人死有余辜,善人得以幸存,最后一定是 驶向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人类得以救赎。《2012》从各个方面符合了这个类别的标准,但不幸的是它同样拥有着一些经典的科幻 元素。然而2012浪费了这么多的科幻元素,制造了一个仅有场面和空洞效果的影片,排除本来令人期待的科幻精神,这部片子不过是一部大型商业片,不是科 幻,甚至由灾难带来的惊悚都被特效所淡化了。

  那些被《2012》浪费的科幻元素本来可以组成更多有趣或者意义深刻的故事,但若不巧妙利用也都很难免除一个流俗的结果。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幻精神呢? 就是一句话:“于无声处听惊雷。”所谓科幻元素其实也是根据目前人们对于科学的理解加以推测和幻想,或者是在科学进程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科学之存在 就是为了解决和解释问题,而科学之魅力就在于它本身的局限和无限扩张的可能。这种矛盾统一形成了一种压抑,带给人一种缺陷的美。我喜欢科幻片,因为影片提 出的假设和问题很可能无法通过影片本身的叙述所解决,但它会提供一个方向,将对问题的思考延伸到声音影像以外。好的科幻片倾注更多的精力去讲故事,丰富一 个逻辑。当这种逻辑形成铺陈出来,就赋予了观赏者思考的空间。这才是科幻的魅力所在。